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是农业部在河北重点扶持的环京津贫困地区28个贫困县之一,已于2017年10月正式退出贫困县。
一、西红柿产业发展现状
(一)干部发动,全面调研重点实施
为了带领五县交界民情乱、致富无门脱贫难的王文村早日摆脱贫困现状,村支书明确使命,只身一人走出村门、走进山东,迈出了“获信息学技术、扩市场助脱贫”的关键一步。历经新疆、武汉、四川、重庆等地的市场调研,投资小见效快的冷棚西红柿种植给村支书带来希望和信心。在政府支持和村民响应下,“绿亨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得以成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3年446个冷棚的井喷式增长为望都县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产业联动,明确定位瞄准市场
合作社建立了育苗厂、种植园区、交易市场和肉驴养殖“四位一体”的内部运营模式,并通过统一的建棚、育苗、农资、土地流转、技术指导、品种试验、信息资源、收购保价、销售渠道、防病治病等服务实现了全村的产业联动。合作社了解品种特性,明确了大量种植耐储存、易运输的红果的生产定位,并了解市场需求,明确了大量销往虫害多、产量少的南方的市场布局。
(三)就业带动,精准分类脱贫增收
为确保户户有增收,合作社制定分类脱贫方案,鼓励“有钱有人”的贫困户注资合作社并自主建棚经营;吸纳“有人没钱”的贫困户加入统一筹建管理的种植园区合作经营;确保“没人没钱”的贫困户只以扶贫资金入股养驴场便能领取分红。合作社还形成了育苗销售收入、收购方服务费和肉驴养殖效益“三位一体”的盈利模式,并以40%收益分红、人均增收6000元的可观收入吸引本村劳动力大量回流,带动周边近2000名剩余劳动力从中受益。
(四)知识驱动,专家指导培训交流
为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合作社不仅引领种植户走出去学习寿光、内蒙、饶阳、肃宁等地实践经验,而且经常邀请高校和企业专家走进来传授先进技术和产品,并出资聘请山东技术专家长期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微信公众号的宣传示范和微信群的良性交流更起到了敦促农户诚信经营、自觉管理、合作共赢的作用。
二、西红柿产业发展困境
(一)产量规模太小难以留住客户
目前,该村的西红柿产出只够供给福建、广东等地的四个客户,即使合作社通过网上宣传吸引来了新客户,较小的产出规模也留不住他们的心。这种单一且难以扩展的销售渠道会带来难以分散的风险,使得产业发展陷入瓶颈,扩大规模迫在眉睫。
(二)不可抗力风险防御能力不足
今年夏天的一场大风,带给竹竿棚架种植户毁灭性的破坏,即使是采用铁架的冷棚也搭上了数千元的维修费和三分之一的产量损失。合作社为了抵御市场收购价格变动风险而斥资兴建的冷库,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不仅处于空置,更无法在生产环节给予种植户保障。为了将不可抗力气候变动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农户亟需为冷棚购买商业保险,而合作社尚未做出集体购买的保障措施。
(三)拓展产品加工环节尚在构想
为了应对市场收购价格的急剧下跌,合作社正在积极谋划西红柿加工产业的延伸,企图与新疆地区相关环节对接,以学习俄罗斯某洲大规模加工番茄酱的先进经验。而产业链的延长伴随着更多新的问题,农户是否有意愿拿出足够的资金同合作社共进退、加工产品的质量和销量如何保证等等都应当全面考虑。
(四)品种需更换但试验尚未成功
当前种植的西红柿品种已经到了第三个年头,种植户都在急切盼望着合作社的育苗厂能够帮助他们更换更有竞争力、产能更高的新品种。然而,合作社在其自主经营的标准化种植园区中用5个冷棚试验的28个新品种似乎收效甚微。如何进一步引进先进种苗、技术、经验和专家完成本村西红柿品种的更换,是此产业稳住硬实力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