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咨询
专题调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研究咨询>专题调研
涨也匆匆 跌也匆匆——漳浦大葱价格“冲击波”难题亟待破解
发布日期: 2017-11-07 发布单位: 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浏览量:

  福建省漳浦县是我国春季大葱主产区,每年1至4月份,在山东大葱下市后,漳浦大葱成为我国北方市场和日韩市场大葱供应的主要来源。据漳浦县农业局介绍,该县常年大葱种植面积5万余亩,产量15万吨左右,保鲜大葱出口量占全国45%。近日,调查组深入该县的赤湖镇走访,赤湖镇今年种植面积3万亩,是漳浦县大葱最主要产地,70%以上人口从事大葱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等工作。该镇葱农向调查组反映,目前大葱市场价格极不稳定,迫切希望国家尽快发布种植面积和市场价格指导信息,破解大葱价格“一年金,三年土”的难题。

   “今年价格两毛钱,低得太离谱了,收一斤葱赔一毛钱,但是为了农户,我们还是咬牙在收。”德立信农场总经理杨西河苦笑着说。德立信农场是赤湖本地规模最大的大葱产销基地,由于经营多年客户稳定,今年即使赔本,外地客户还是派人来收。东城村的陈其林则没有杨西河幸运,他告诉调查组,去年他发现收葱赚钱,今年租冷库屯了2万吨葱,目前一斤没卖出去。与大葱商相比,小户葱农们的境遇更加艰难,在东城村的地头,葱农陈则美向我们介绍,他家种了10亩葱,亩产一万斤左右,往年价格好的时候一亩卖到上万块,如今一亩价格才两三百块,马上就到了水稻插秧季节了,为了将葱田尽快腾出来,他免费将大葱送给加工厂。“不赶紧送出去,过几天一抽薹,一文不值不说,铲掉他们一亩地还要再花1000块,不等了!”  

  据了解,漳浦大葱遭遇低价滞销困境,一是北方大棚蔬菜的推广和暖冬气候,给南菜北运留下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少。二是农户赌徒心理盲目跟风导致供过于求。“你看村头那些楼房,都是去年种葱暴富盖的”,东城村村主任陈炎成指着远处的楼房说。据他了解,暴富的示范效应使得村里大多葱农明年还要继续跟风。三是出口缺乏统筹。以出口日本为例,据常年做蔬菜出口生意的漳浦丰收园果菜有限公司董事长简瑞斌介绍,福建漳浦和山东安丘是日本大葱唯一两个供应地,市场份额分别占48%52%。“其实两地联合起来,是有绝对定价权的,但目前漳浦葱商内部互相压价,和安丘那边更是没有联系。”简瑞斌说。

  据漳浦县农业局副局长张德生介绍,在漳浦,除大葱以外,胡萝卜、花菜、青椒等均存在种植盲目,价格大幅涨跌等问题。对此,调查组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探索以大葱为试点,利用南北种植时间差,在主产区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提供种植和产量信息服务,提示农民理性种植,防止盲目跟风。二是加强蔬菜行业出口协会建设。以优势出口蔬菜品种为重点,发挥协会在统筹原产地种植,出口议价,出口国政府信息采集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国内不同产区协会间的沟通联系,形成合力,争取定价权,并及时向农业主管部门反映出口贸易中遇到的问题,为我对外农产品贸易谈判提供参考。三是加快自主品种研发和产业链延伸。据了解,漳浦的胡萝卜、白萝卜、青椒、甘蓝、大葱均为日本或韩国品种,且以单一种植为主。对国外品种形成严重依赖,种植利益被国外种业公司先期蚕食,要加大自主品种研发速度,在蔬菜主产区强化深加工产能布局。

(百乡万户调查组第十七组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