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咨询
专题调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研究咨询>专题调研
中俄农业合作情况专题调研
发布日期: 2017-08-07 发布单位: 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浏览量:

  为落实韩长赋部长日前访俄成果,进一步掌握对俄农业企业走出去基本情况,及时了解中俄农业合作中的困难与问题,2017年7月,我中心派员参加了国际合作司调研组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宁安市开展对俄农业合作调研,重点了解了农业企业在俄生产经营情况,及口岸、保税区、产业园区等建设运营现状。

  调研体会

  近年来,中俄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利好环境下,中俄农业合作逐渐发展至黄金时期。黑龙江省参与中俄农业合作历史悠久、基础良好、独具优势,对俄合作具有重要战略机遇。与此同时我对俄合作面临着政策法规束缚、资源优势分散品牌建设困难因素的制约,亟需开拓合作思路,探索最新合作模式。

  (一)中俄农业合作潜力巨大

  中俄农业合作前景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俄农产品互补性强,经贸合作大有空间。俄罗斯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是我国的8倍。但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耕种精细化程度较低。据不完全统计,俄罗斯远东地区肉类、蔬菜仅可承担市场需求的50%,水果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30%,农产品市场缺口较大。而黑龙江省地缘优势明显,农产品生产条件优越,特别是蔬菜、瓜果等种植加工出口产业链已形成规模,可满足俄远东地区的农产品需求。二是企业共享合作经验,“众人拾柴”成效明显。合作初期,中方企业大小规模不一,企业经营乱散,受到俄方政策限制是常有的事儿。不少大型企业感叹,发展至今所用的经验都是为挫折与困难“交学费”换来的。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东宁市政府牵头省内66家境外农业开发企业,成立了黑龙江境外农业产业协会,并通过园区等方式将企业联合起来后,有效整合了各企业在俄的公共关系、人力条件、技术优势等资源,突破了企业“单打独斗”的发展瓶颈,让企业在参与对俄合作中,少交学费,多攒经验,实现“有市场大家干,遇问题大家帮”,促进了企业发展。三是俄社会经济下行,“惠农引资”政策增加。受卢布贬值影响,农业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迫切希望开展农业对外合作。近年来,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农业投资与生产,外资企业的盈利面积扩大,参与农业经贸投资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以绥芬河宝国公司为例,每年可获得俄罗斯购机补贴、开荒柴油补贴、运费补贴、雇员补贴等共计600多万卢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四是“口岸内移”等示范效果明显,政策推广空间较大。源丰国际物流园区是首家集口岸、基地、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对俄合作产业园区,通过将海关、检验检疫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引入园区,实现了口岸功能延伸。园区还具有仓储、交易、物流、税务等“一站式服务”功能,有效缩短了果蔬等生鲜农产品的出境时间,形成了产业集群,其示范作用明显,口岸建设的政策制定及产业园区的功能推广提供了范本

  (二)对俄农业合作问题突出

  通过与企业沟通,对俄农业合作面临以下制约因素:一是境外企业参与对俄合作在国内贷款难、融资难。农业开发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多、资金回笼慢的特点,企业使用境外资产作抵押申请国内贷款的办理条件较为严苛,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因手续不健全限制申贷困难,时常面临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二是特殊农产品通关手续繁琐,大宗货物运输成本较高。座谈过程中,不少企业反映部分农产品进出口手续繁琐。以海产品为例,在获得俄罗斯海关的出口许可后,需将纸质许可证书提交至我部相关单位(北京)办理准入证明,延长了生鲜产品的通关时间,不利于产品保鲜与市场销售。大宗货物运输受限于指定运输路线与通关口岸的限制,无形中增加了运输成本。三是风险防御机制不够健全,“外保内贷”需求明显。国外旱涝灾害频发,种植面临风险较大,风险防御体系尚不健全,保险支持农业“走出去”有待发展完善。四是劳务大卡办理时间长、费用高。据企业反映,尽管在两国政府的有效磋商下,劳务大卡的办理进度已经有了较大改观,但企业仍需提前一年申请劳务大卡指标并准备相关材料,批准所需时间较长,极易错过农时。同时,每人申请费用约1万元人民币,与几百元的实际成本不符,费用负担较重。

  合作建议

  根据此次调研了解的情况,为进一步推动我对俄农业合作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全产业链设计,引导对俄合作协同谋划。充分发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农业合作分委会的机制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新形势下,推动重点省份地区建立与完善省级农业对外合作对话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对接的对话网络;以龙头企业和批发市场为支撑,推动产地农产品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建设,形成生产、仓储、初加工为一体的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依托原有的农业区域产业布局,加强境内加工保税区与境外生产产业园的有效结合、促进境内生产加工产业链与境外物流销售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促进境外农业合作园区的建设向全产业链扩展延伸。

  (二)健全服务保障体系为企业贸易投资营造良好环境。加强金融和保险服务,加强银企合作,支持和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针对“走出去”农业的特殊性,进一步降低信贷门槛,放宽信贷限制;推动重点省份设立扶持农业“走出去”专项资金,对境外农业合作重点企业给予支持,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扩大企业对俄合作“朋友圈”,实现群策群力,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