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咨询
研究成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研究咨询>研究成果
“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合作路径探析
发布日期: 2019-02-11 发布单位: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浏览量:

    

    :河北省位于“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战略交汇点,农业对外投资合作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回答“如何加快推动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合作”这个问题。首先,摸清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总体情况,从投资动因、投资方式、投资环节、目标市场等方面剖析河北农业对外投资合作的五种主要模式,指出其农业对外合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进而,明确推动河北省农业走出去的重要抓手,搭建境外投资全产业链平台,以科技合作带动先进技术引进,推动重点项目优化境外投资布局。最后,从信息服务、政府引导、财政支持三个方面提出加快推动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政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及走出去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农业对外投资合作 发展路径 

DOI10.13856/j.cn11-1097/s.2017.12.001 

    

  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构成了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棋局”,河北省位于“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战略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区域合作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战略的实施路径日益清晰,稳步落地成效显著,为国内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农业是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均把农业合作(发展)作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关键作用。河北省紧抓战略发展机遇,于2016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对外开放工作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农业走出去、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承接转移、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河北现代农业发展。在此背景下,分析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合作现状,总结农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模式特征,探讨投资合作的发展路径,明确推动河北省农业走出去的重要抓手,对加强河北省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总体情况 

  河北省是中国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发展优势突出,粮棉油、蔬果、水产品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科技研发水平全国领先,张杂谷、马铃薯、甘蓝等作物品种优势明显,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不断提高,为农业走出去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1.1 农业对外投资存量特点:投资规模有限、投资区域相对集中、投资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势 

  截至2015年底,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总额累计达1.7亿美元,占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的1.3%,远低于上海(12.6%)、山东(7.7%)、天津(5.3%)、江苏(3.0%)、福建(2.2%)、广东(1.7%)等东部省(市)(详见图1)。从投资结构来看,河北省累计对外投资中农业投资额占比51.6%,畜牧业投资额占比32.02%,林业投资额占比4.97%,农、林、牧、渔服务业投资额占比0.76%,其他投资额占比10.65%。截至20156月底,河北省有36家企业经商务部门登记备案从事农业对外投资,明显少于山东(88家)、江苏(67家)等东部省份。这些企业境外投资集中在亚洲(34%)、大洋洲(19%)和非洲(19%),美洲(14%)和欧洲(14%)投资企业相对较少。其中,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地区,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地区是亚洲投资的热点区域(详见图2)。企业境外投资涉及农作物种植与加工、畜牧养殖与加工、森林开发与木材采伐、仓储物流等方面,初步呈现多元化投资趋势。 

  1.2 农业对外投资流量特点:投资及营业收入区域差异明显、境外企业独资为主合资为辅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额为2453.92万美元[1]。其中,大洋洲投资额达到2286万美元,占当年投资总额的93.16%;欧洲投资额为130万美元,占比5.3%;非洲投资额8.3万美元,占比0.34%;南美洲和亚洲投资额均为4.81万美元,各占0.2%。从企业投资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种植业(35.29%)和畜牧业(17.65%),林业投资比重较低(5.88%),渔业投资尚为空白。 

    

 

  1 主要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对外投资存量结构(截至2015年底)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对外农业投资合作分析报告(2016年度)》[1]整理所得 

    

 

  2 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企业区域分布情况(截至2015年底)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对外农业投资合作分析报告(2016年度)》整理所得 

  营业收入方面,2015年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营业收入达到4322.9万美元,其中,亚洲地区营业收入达到2976.9万美元,占当年营业收入总额的68.86%;大洋洲地区营业收入为628万美元,占比14.53%;北美洲地区营业收入278万美元,占比6.43%;非洲地区营业收入240万美元,占比5.55%;欧洲地区营业收入200万美元,占比4.63% 

  从境外企业类别来看,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企业进入东道国大多采用独资模式(中方持股比例100%),约占66.67%,仅有33.33%的企业采取合资进入模式(中方持股比例不超50%)。与独资进入模式相比,合资进入模式更易被东道国接受,互相参股、利益共享,产品更易进入当地市场。 

  1.3 农业对外投资平台搭建:国际科技合作日益加深、农业对外交流不断深化 

  河北省注重并积极推进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依托河北省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开展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在种质资源、优良品种、节水增产、土壤改良、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加强技术合作。与美国、加拿大、巴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等国家的省、州间签署农业联络机制备忘录,与南非姆普马兰加省签署了农业合作备忘录。组织各类农业投资合作推介洽谈会,开展农业交流座谈会,促进企业投资项目对接。 

  2 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合作的主要模式 

  根据Penrose1959)提出的“不均衡”概念延伸,对外直接投资是由于企业拥有的各种要素配置不均衡,通过对外投资寻求补偿,从而使要素配置达到均衡状态,企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2-4]。企业对外投资走到哪里去、以什么方式走出去等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笔者根据案头调研与实地调研掌握的资料,从投资动因、投资方式、投资环节、目标市场等方面,总结了现阶段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合作的主要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2.1 瞄准高端市场,投资欧美发达国家 

  欧美国家有机农业深入发展,市场潜力较发展中国家大,吸引省内部分企业赴境外开展投资,抢占高端农产品细分市场。河北企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企美)主营发展有机果蔬种植、有机加工、有机养殖、有机肥生产为一体的闭合式有机产业,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其生产基地和加工厂取得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英国等多国有机认证证书,为企美有机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取得世界级通行证。为进一步开拓美国有机产品市场,2011年,企美采用绿地投资形式在美国开展有机农产品种植与加工,在纽约州投资5000亩有机毛豆种植加工项目,并在爱荷华州投资开展野樱梅合作种植加工与物流仓储,实现有机产品直接供应美国当地消费市场,提升产品国际知名度。河北美客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美客多”)是河北省肉鸡产业十强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主营肉鸡屠宰及速冻鸡产品加工、肉制品制售、肉鸡收购、鸡饲养、饲料购销等。因国内肉鸡产业竞争激烈,公司瞄准欧盟肉鸡市场,采用合资模式在罗马尼亚投资建设肉鸡产业化项目,通过利用当地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将肉鸡养殖、屠宰加工辐射到中东欧及欧盟市场,将鸡胸等产品在当地销售,并出口到德国、英国、法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鸡翅、鸡爪等则返销国内,利用市场差异,实现鸡肉产品优势互补。目前,上述两企业境外投资均处于起步阶段。 

  2.2 寻找优质原料,投资资源丰富国家 

  由于国内耕地资源稀缺、生产成本上升、农作物品种资源限制,农业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积极在境外寻找优质原料,建立境外农业生产基地,保障原料供应安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晨光生物”)是一家专业生产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出口创汇型上市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天然色素产销量居中国之首,辣椒红色素产销量世界第一,辣椒油树脂占国内产量的85%以上,叶黄素等品种均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内辣椒价格连年走高,辣椒收购竞争激烈,2011年,晨光生物采用绿地投资模式在印度最大的辣椒产地建立辣椒红色素加工厂,并于2015年在印度西南部并购建立世界最大的万寿菊种植基地,产品回运进行叶黄素提取。公司采用订单农业模式在境外建立了可靠的原料来源,进一步巩固了晨光生物天然提取物产业的世界地位。嘉禾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禾公司)从事熟啤酒、生啤酒、鲜啤酒的生产与销售,近年来,国内农产品价格攀升、大麦进口价格也不断增长导致国内啤酒生产成本高企,嘉禾公司积极寻找海外资源,采用绿地投资模式在澳大利亚购买农场,从事大麦、小麦和油菜种植,并开展牛、羊等畜牧养殖业,2015年营业收入达628万美元,极大地促进了公司啤酒业务的发展。 

  2.3 参与粮食贸易,投资港口物流建设 

  部分企业境外投资思路逐渐转变,从占有资源向占有产品、占有市场转变,在重要农产品出口国投资建设港口物流,提升农产品国际贸易话语权。三河汇福粮油集团(简称“汇福粮油”)有限公司是以大豆加工、生产食用油和豆粕为主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打造世界粮油强企,在国内大豆需求不断攀升,供给缺口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汇福粮油开始瞄准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将其作为主要投资方向。巴西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港口粮食吞吐量不足制约了巴西大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圣卡塔琳娜州政府积极支持当地港口扩建,汇福粮油紧抓发展机遇,采用参股模式投资当地港口扩建项目开发,将为企业产业布局提供充足的粮源保障,与其他环节发挥协同效应。 

  2.4 推动技术示范,援助非洲农业发展 

  不同于企业走出去的市场行为,科研单位依托技术优势,采用对外援助推动农业品种与技术走出去。河北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杂交谷子具有高产、抗旱、耐贫瘠特性,对缓解非洲国家粮食短缺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开始,张家口市农科院推动杂交谷子走进非洲,目前已在埃塞俄比亚完成杂交谷子推广经营的法律程序,并在乌干达、尼日利亚、纳米比亚、苏丹、南非等国家开展示范种植试验。作为“科研单位推动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成功典范,张家口市农科院推动杂交谷子走进非洲不以盈利为首要目标,历经八年进行引种试验、配套技术、饮食习惯、推广模式等课题的摸索研究,实现两个品种在当地注册,总结出适宜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耕作制度,开发出适合当地民众口味的食品,以及非洲发展杂交谷子的产业化模式。 

  2.5 引进资源技术,投资科技研发中心 

  农业科技型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动力是寻求先进技术合作与技术引进,提升企业核心产业竞争力。石家庄天泉良种奶牛有限公司(简称“天泉公司”)是一家从事家畜胚胎移植及相关生物技术快速扩繁优质、高产奶、肉牛新品种的农业科技型企业,是河北省首家获得荷斯坦奶牛种母牛生产经营许可、省内唯一一家拥有日本和牛种母牛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胚胎生产、种牛繁育、畜产品生产是其三大支柱产业。为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天泉公司与世界知名家畜育种及胚胎生物技术服务机构美国Trans Ova遗传育种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引进北美优秀奶牛种牛胚胎和牛体外胚胎生产技术,实现国内奶牛品种改良,以及牛胚胎工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相似地,在国内现代畜牧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市场潜力巨大的背景下,廊坊开发区圣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圣隆生物”)积极与国外牛育种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采用合资形式建立肉牛种植资源研发中心,以代理形式引进德国优质种质资源,以技术合作形式引进比利时优质种质资源与先进技术。 

  3 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路径探讨 

  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合作以民营企业为主,虽然有部分民营企业国内经营实力较强,但境外投资多以单一项目、单一产业环节为主,境外投资正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在境外单打独斗,抵御境外投资风险能力不强,与东道国政府谈判能力不强,产业链建设能力不强,尚未形成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河北省亟需建立推动农业走出去的新载体,充分发挥省内及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农业产业优势,创新农业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路径,提升走出去企业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3.1 紧抓机遇,搭建境外投资全产业链平台 

  紧紧把握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发展思路,以境外农业合作园区建设为抓手,促进本省及国内相关企业抱团出海。201611月,农业部发布了《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建设方案》,鼓励在境外建设农业对外合作示范区,优化分工、延长产业链,构建开放型农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新载体和新样板。20175月,农业部、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联合发布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倡议共建境外农业合作园区,引导和支持企业参与农业合作园区建设和运营,围绕种植、养殖、深加工、农产品物流等领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链条。 

  结合河北省农业生产优势特点,充分利用河北省与北美、中东欧、非洲等地区农业交流合作机制,立足现有农业对外投资基础,推动双边共建农业合作园区。有实力的企业可通过绿地投资、股权并购等方式,并购境外优质资产,完善境外基础设施配套,吸引产业相关企业抱团经营,延伸产业链条,建设涉及科研、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境外农业产业园区,争取农业部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认定挂牌,形成河北省境外投资的样板工程。中小型企业可与本省、京津或国内产业相关企业抱团出海,或利用境外已有农业产业园区实现“借船出海”,降低境外投资风险,形成走出去合力。 

  3.2双向促进,以科技合作带动先进技术引进 

  立足京津,强化河北省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依托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承接京津科技创新资源和技术成果,推进京津成果孵化转化,提升区域科技引领与支撑水平。推动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发挥农业集成创新、孵化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重大共性技术联合研发。 

  搭建平台,实现关键环节先进技术引进。加强与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尤其是与美国艾奥瓦州的农业交流合作,巩固深化农业互利合作关系。结合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现代化农业种养殖技术和产业化深加工技术,实现优良品种引进与繁育,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绿色无公害农业,促进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3.3集中发力,围绕重点产业优化境外投资布局 

  河北省在非洲、美洲、大洋洲的农业对外投资合作基础较好,与中东欧及周边国家合作交流平台较完善,因此,可重点围绕杂交谷子、畜禽养殖、农作物种植与加工、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等,在合作基础良好的国家和地区集中发力,优化境外投资区域布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1)以援助促投资,巩固对非农业合作 

  加大杂交谷子在乌干达、喀麦隆、赞比亚等非洲国家的示范推广力度,发挥“科研单位推动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典范作用。建立杂交谷子科技示范基地,开展联合研发与技术培训,鼓励河北省农机企业进驻基地,为当地杂交谷子种植机械化提供农机产品演示与示范等。采用“对外援助+企业投资”模式,加强张家口农科院与走出去企业合作,吸引具有丰富农业资源基础和丰富市场运营经验的企业,借助杂交谷子示范推广,逐步实现杂交谷子的市场化运营。在条件成熟的国家发展谷子初加工并配套仓储物流设备,挖掘杂交谷子深加工潜力,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品牌,并积极拓展其他国家市场。 

  2)完善产业投资链条,深化与美大地区农业合作 

  美大地区资源富足,是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最为集中的区域。以农业产业链上下游投资为突破口,在美洲和大洋洲的主要国家投资建设重点产业,可充分发挥河北省农业走出去在美大地区的链接作用。一是美国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产业合作。在美国纽约州、爱荷华州建立有机毛豆、野樱梅等有机果蔬种植加工产业园,实现有机产品直接供应美国当地消费市场,提升河北省有机农产品知名度,打造国际知名有机农产品品牌。二是加拿大肉牛养殖加工全产业链合作。对加拿大优质农地及牧场、牧草加工厂、育肥牛场、大型牛肉屠宰加工厂等进行收购整合,实现肉牛养殖加工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布局。三是澳洲啤酒产业链合作。在澳大利亚采用绿地投资、收购等方式建设啤酒加工厂,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在澳大利亚南部和东部优质农场规模化种植大麦、小麦,麦芽作为啤酒威士忌生产的原料,生产优质精酿啤酒,开拓澳大利亚高端啤酒市场。四是巴西谷物贸易物流合作。基于巴西圣卡琳娜州谷物码头建设,开展物流基建、农产品深加工及贸易投资,建立农产品贸易物流园区,完善收购、仓储、加工、分装及货运等功能,形成以码头物流为中心、收储加工为支撑的全产业链布局。 

3)寻求优势产业突破,拓展境外农业投资新兴市场 

  与中东欧地区国家围绕畜禽养殖加工、农产品贸易与展示等方面开展合作,完善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区域布局,打造中东欧地区成为河北农业走出去的重要伙伴和新兴市场。一是罗马尼亚肉鸡养殖加工产业合作。在罗马尼亚开展肉鸡培育、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投资,打造肉鸡知名产品品牌,开拓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市场。二是波兰农产品对接与贸易合作。在波兰建立河北省-中东欧国家农产品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及名优农产品展示中心,整合渠道资源,促进河北省乃至全国企业与中东欧企业开展合作,提供咨询服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设立“海外仓”,建立境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河北省乃至中国特色农产品进入欧洲市场,扩大欧洲市场份额。 

  4 建议 

  为加快推动河北省农业对外投资合作,以境外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打造河北省农业走出去的标志工程,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政府服务功能,强化政府在农业走出去的引导与服务职能,完善走出去企业信息,整合财政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予以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企业。 

  4.1 信息完善共享 

  强化政府信息服务功能,建立完善河北省农业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重点国家国情信息,包括法律、文化习俗、投资环境和国外寻求农业投资合作的相关信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决策参考;持续跟踪、完善本省农业走出去项目库,与京津协作建立京津冀农业走出去项目库,梳理现有境外投资项目所在国别、主导产业及招商需求,并及时在平台上发布,实现境外投资项目信息共享,促进企业间抱团出海。 

  4.2 政府引导撮合 

  加强与国外政府间协调,与友好省州、友好城市签订农业合作协议,将重点产业投资纳入协议框架,推动本省企业与目标省州(市)企业共建境外农业合作园区,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境外投资经营风险。政府牵线搭桥,定期组织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与走出去企业有效对接,针对性解决企业境外投资融资难、风险大等问题。 

4.3 财政配套扶持 

  充分利用省级财政资金撬动农业对外投资,将重点产业境外投资的前段服务(规划咨询)作为省级农业走出去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内容,明确企业对外投资模式、区位选择、产品目标市场等发展定位。鼓励条件成熟的境外农业合作园区积极申请国家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农机购置补贴境外延伸试点、贷款贴息等资金支持。 

    

  研究所发表于《世界农业》2017年第12 

    

 

 

  


 

  [1]根据参加2015年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信息采集工作的15家典型企业信息整理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