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咨询
研究成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研究咨询>研究成果
苜蓿产业概况及苏丹苜蓿产业情况
发布日期: 2017-07-27 发布单位: 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浏览量:

  一、苜蓿生产条件

  苜蓿是苜蓿属(madicago)植物的统称。俗称“三叶草”,是一种多年生开花豆科植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作为牧草的紫花苜蓿。主根长,多分枝,茎通常直立,高30-100厘米。复叶有3小叶,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2厘米,宽0.5厘米左右。顶端圆,中肋稍突出,上半部叶有锯齿,基部狭锲形。总状花序腋生,花8-25个。荚果螺旋形,无刺,顶端有尖曝嘴,种子1-8颗,花果期5-6个月。

  苜蓿起源于地中海周边地区,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对土壤类型及土壤质地要求不严。白天温度高于5℃即可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气温超过35℃将会对苜蓿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苜蓿在热带地区可连续生长3-4年,在温带地区可连续生长6-9年。

  苜蓿草有“牧草之王”的美誉,粗蛋白含量高16%-22%,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世界公认的优质牧草。优质牛奶生产及高端牛羊肉的生产主要靠苜蓿草喂养。

  二、世界苜蓿生产概况

  苜蓿种植分布世界各地,当前苜蓿产业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等地的发展已经十分稳定成熟,成为奶牛和其他畜牧业高效、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主要传统生产国有美国、西班牙、加拿大、法国、意大利、阿根廷、澳大利亚等。近几年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中东、北非等地区相继开发规模化种植苜蓿草。全球年生产苜蓿干草约1亿吨。

  美国苜蓿种植面积和总产排第一位,常年种植面积850万-930万公顷,总产6300万吨左右,其中90%满足国内消费,剩余约10%用于出口。西班牙年度种植面积25万公顷左右,总产170万吨,其中每年出口100万-110万吨。

  美国和西班牙生产的苜蓿一般为质量较高的脱水苜蓿,采用热气烘干方法加工而成。每年4-12月刈割,刈割后在田间晾晒,打捆后运往加工车间,在300℃的热气中进行3-5min的烘干处理,使得苜蓿均匀受热,颜色绿;水分由田间捆的30%-35%降低至12%以下。烘干压缩后草捆重量为350kg、750kg等。外观浅绿,蛋白质含量高、矿物质丰富、茎杆细、草质嫩、色泽纯正、适口性好,适合牛马羊等反刍动物。动物食用后体质健壮,毛发亮泽。

  生产优级苜蓿对品种的要求为:早熟、叶片宽大、茎杆较细、开花前收割。干草产量10-15吨/公顷,叶色深绿、无损伤。苜蓿一般采用规模化种植方式,从整地、播种、灌溉到收割、打捆、运输、加工、质量检验全程实现机械化、数字化管理。机械化、数字化程度较高,劳动用工成本较低。

  苜蓿收割后通常以三种方式加工出售:直接出售鲜草、晾晒或烘干加工成干草捆、深加工制成苜蓿颗粒。苜蓿干草捆的国际市场价格目前一般在380-400美元/吨。

  目前苜蓿的主要进口国为包括沙特、阿联酋在内的海湾国家、北欧地区、中国、日本等。

  、苏丹苜蓿种植的演变

  据资料考证,公元前490年,苜蓿由伊朗传入希腊,公元前200年传到意大利,在罗马帝国时期传到埃及和北非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苜蓿作为重要的军备物资被引种到苏丹,开始在尼罗河中游地区广泛种植。苜蓿在苏丹的种植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苜蓿已经成为除了苏丹草(饲用高粱)之外的第二大饲草作物。初期以农民小面积分散种植为主,自给自足,饲喂牛羊,多余的苜蓿以鲜草的形式在当地市场出售。

  苏丹苜蓿的规模化生产始于2006年,当时的沙特阿拉伯投资公司在苏丹北部的尼罗州投资兴建了2万费丹(约合8400公顷)的农场,引进了大型指针式喷灌机和现代化的收割、打捆机械设备,开始了苜蓿的商业化生产。加工后的干草主要出口到中东地区市场销售,以满足海湾周边国家对优质饲草的市场需求。

  此后,由于苏丹苜蓿生产成本低、收益高、质量稳定,先后吸引了一批国外投资者投资苏丹苜蓿生产。自2012年以来,在苏丹北部及首都喀土穆周边地区,已有10余家来自苏丹、沙特、黎巴嫩、卡塔尔、约旦、阿联酋等国家的投资公司投资兴建了现代化、规模化农场,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苏丹DAL集团和黎巴嫩GLB投资公司的大型综合农场。他们除了生产商品苜蓿之外,还生产小麦、花生、油葵等作物。年生产加工苜蓿干草约30万吨。

  、苏丹苜蓿的生产

  (一)苜蓿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2004年苏丹苜蓿种植面积52521公顷,鲜草平均单产15.9吨/公顷,鲜草总产约80万吨。2010年苏丹饲草灌溉种植面积约300万公顷,饲用干草总产量约1040万吨,苏丹草(饲用高粱)占90%,苜蓿约占10%左右。

  (二)适宜苜蓿种植的区域

  尽管苏丹全年气温较高,无明显的冬季,苜蓿可在全国各地周年生长,但苜蓿商品化生产要求杂草含量在5%以下,在收割期间最好无降雨。因此,为了减少杂草种子的传入,降低杂草含量,充分利用自然晾晒条件,规模化生产商品苜蓿需要选择年降雨量100mm以下、距离水源较近且水源充足的地区。目前国外几家大型生产苜蓿的农场均处于首都喀土穆周边及苏丹北部地区。这些地区年降雨量一般在80mm以下,位于尼罗河两岸或者拥有丰富的地下水。特别是苏丹北部的北方州和尼罗州,年平均降雨量只有0-30mm,冬季最低气温在7℃左右,杂草滋生量较少,比较适合商品苜蓿种植。

  (三)苜蓿的生长周期

  在上述适宜苜蓿商品化生产的地区,苜蓿可周年生长发育。一次性播种后,可连续收割3-4年。一般每30-35天收割一次,每年可收割10-12次。每费丹(约合6.3亩)每年可收获苜蓿干草10-12吨。

  (四)苜蓿的种植方式

  1.品种

  苏丹农民小面积分散种植的苜蓿主要以当地品种为主,例如Hegazi等。该类品种茎杆较高,叶片较小,适合人工收割,但干物资含量较低,可以直接用来饲喂牛羊。规模化农场主要选择从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引进的紫花苜蓿品种,例如Siriver等。该类品种生长发育较快,茎杆纤细,叶片肥大,粗蛋白含量高,适合机械化收割。晾晒加工后的干草颜色深绿,茎叶比例适当,商品性好。

  2.肥料

  苜蓿属于豆科作物,自身可以通过根瘤菌吸收利用空气中的氮,对氮肥的需求量较低,但对磷肥的需求较高。苏丹适合苜蓿种植的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严重缺氮、一般性缺磷、富钾。高产苜蓿生产田底肥推荐用量一般为:N:40公斤/公顷,P:55-65公斤/公顷,K:75-100公斤/公顷。根据苏丹的土壤养分分析,速效钾含量50mg/kg左右,一般不用施钾肥。生长中期可通过灌溉设备追施少量的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收割一茬后,可利用喷灌机追施尿素40-75公斤/公顷、磷酸二铵100-120公斤/公顷,以利于下茬苜蓿的生长。

  3.播种

  苜蓿为双子叶植物,种子顶土出苗能力较弱。苜蓿连续水浸48小时便会死亡。播种前必须将土地整平耙细,必要时可利用激光平地机对土地进行整平。目的是减少灌溉时因局部积水形成涝害,影响苜蓿的出苗和生长。一般采用大型播种机条播方式(12行—24行)播种。行距30-40厘米,播种深度1-2厘米,每公顷播种量15-20公斤。最佳播种期在每年的10-11月份。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种衣剂包衣处理,防止地下虫害和苗期虫害。

  4.灌溉

  苏丹规模化农场均采用大型指针式喷灌机进行田间灌溉。一般每10-15天灌溉一次。指针式喷灌机有以下优点:一是喷水均匀,故障率低;二是节约用水;三是可以追施水溶性肥料;四是取水点固定,便于大型机械田间作业;五是可以过滤掉部分杂草种子。

  生产上使用的喷灌机大多数为沙特公司生产,美国技术,运转半径一般450-600米。一台半径500米的喷灌机可以灌溉约 78公顷土地。

  5.收割、晾晒及加工

  苏丹适宜种植苜蓿的地区降雨量较少,一般采用割晒机收割后平铺田间自然晾晒,2-3天即可将苜蓿含水量降至12%以下,且不会产生霉变苜蓿。然后用打捆机打捆后运离田间。大大减少了因烘干需要的加工流程和加工成本。目前苏丹生产的商品苜蓿只有干草捆,颗粒苜蓿的加工还没有投产。

   

  (非洲合作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