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咨询
研究成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研究咨询>研究成果
金砖国家农业合作潜力测度的初步研究
发布日期: 2017-03-27 发布单位: 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浏览量:

  金砖国家都是国土广阔、人口众多、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关键阶段的国家,农业及粮食安全关系到本国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金砖国家面临着相似的机遇和挑战,具有共同的利益和立场。在粮食安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农产品贸易、农业信息交流与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既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本文将从便捷性、友好性和互补性方面,深入探讨金砖国家农业合作的潜力,特别考察农业资源条件和产品产出及贸易方面的差异性与互补性,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详细评价金砖五国2015、2020年农业合作的潜力特征,可以为金砖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客观、合理的决策支持。

1金砖五国农业合作历程的简要回顾

  金砖国家间系统的农业合作始于2010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简称“金砖四国”)首届农业部长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金砖国家部长对加强彼此间合作的重要意义形成了一致的判断:“金砖四国”人口和耕地面积分别占世界的42%和35.6%,在全球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四国政治互信提高,人员交往频繁,务实合作深入开展,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金砖四国”农业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加强四国农业合作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消除贫困,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四国部长表示愿共同努力为应对全球粮食安全危机和气候变化挑战等做出更大的贡献。

  莫斯科会议之后,2011年10月南非获邀加入金砖国家。金砖五国组织了农业合作专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会议于2011年8月在北京召开。这次工作组会议基本形成了第二届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的主要成果文件,奠定了部长会议取得成功的基础。

  2011年10月,第二届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在中国成都召开。此次会议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了内容丰富的共同宣言;架构起清晰的工作组规程;形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即金砖国家2012-2016年农业合作行动计划。中国、巴西、南非、印度和俄罗斯分别牵头实施行动计划中关于建立金砖国家农业基础信息交流系统;制定战略保障最脆弱人口的粮食安全;减少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推动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加强农业技术合作与创新以及促进贸易与投资五个方面的内容。

2金砖国家农业合作的基础条件分析

  两个国家之间农业合作的潜力取决于多重因素,包括农业资源、发展条件、产品人均占有量的差别,以及便利性和友好性等。

2.1土地资源的对比

  表1列出了金砖国家农业发展的基本资源——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状况。从中可以看出,金砖五国基本上都是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中俄罗斯国土面积占世界的12.59%,中国占世界的7.17%,只有南非较小,但南非的人口也较少。

  这些国家农业利用的土地差别很大,其中印度可耕地面积较大,占到世界11.46%,谷物收获面积占到世界的14.10%,灌溉面积占到世界的20.24%。中国可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87%,但谷物收获面积占到了世界的12.50%,谷物生产面积占到世界的19.43%,灌溉面积占到世界的20.94%以上。俄罗斯是国土大国,可耕地资源不少,但灌溉条件有限,所以谷物产量不高,仅占世界的2.43%。南非国土面积不大,耕地资源也不大,分别只占全球的1%左右;谷物种植及灌溉条件更差一些。谷物产量只占世界的0.6%。

  人均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占有情况是反映一个国家农业资源的比较真实、客观、可比的指标,当然,在深入的研究中,还要考察这些资源本身的质量。

  从简单的、相对数量看,印度和中国人均占有土地、可耕地资源较少;俄罗斯、巴西较多,南非也好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从灌溉条件看,印度人均拥有的灌溉面积最高,甚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也不错,其他三国的灌溉条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2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对比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集约化经营情况和科技进步及信息化、网络化支撑条件。表1后几行给出了金砖国家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程度。从中可以看出,金砖五国中,中国和印度农业生产属于劳动力高投入的国家,平均每个劳动力耕作的土地不过3亩(0.2公顷)和9亩(0.6公顷),而其他国家则是比较粗放的生产,俄罗斯农业劳动力每人耕作18.6公顷,约合280亩,接近中国的百倍。

  从机械和化肥使用量来看,中国和印度也属于高投入的国家,每千公顷耕地上,中国和印度拖拉机、收割机和化肥的使用量分别是:27.7和19.9部;5.8和3.0台;467.6和157.7公斤,中国化肥过度使用的现象非常明显。俄罗斯和南非则是过分粗放,巴西介于上述两类之间。

  金砖国家科技、人文及信息化条件对各国农业发展的未来前景影响巨大。这方面,俄罗斯的情况最好,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特别是科技和信息化等,已经高于高收入国家的水平;当然,俄罗斯的农业技术在世界上并没有像其一般科技及信息条件那样领先于世界,但若真的需要,俄罗斯提高农业技术和农产品产量也是完全可能的。

  中国和巴西的情况也不错,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大体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情况差不多。

  印度和南非两国的整个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普及和人文素质全面提高方面压力都非常大,但印度在高等教育、信息技术及服务业外包方面有比较优势;南非在世界融合、影响非洲地区发展方面也有特殊的作用。

   

2.3农业产品产量的对比

  反映农业发展水平,可以重点考察人均生产的产品产量,这是该国农业安全进而是国家生存的基本因素之一。表2是金砖国家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与世界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除了奶类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油料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之外,其他产品中国都达到和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人均鱼类产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蛋类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中国可以说是农业的超级大国,下一步应该向农业强国迈进。

  俄罗斯鱼类、奶类产品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蛋类、肉类略高于世界一般水平,水果和油料产品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由其位居高纬的地理条件决定的,但全球气候变化有利于俄罗斯缓解此类问题。

  印度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同时也是人口大国,其农产品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除了肉类(素食人口多的社会构成)外,蛋类、油料和谷物等,也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40-70%,粮食安全、食品营养保障仍然是这个人口大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南非人均农产品产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有肉类、鱼类和水果,谷物和蛋类接近世界人均占有水平,油料作物和奶类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巴西人均油料、肉类和水果占有量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除鱼类产品外,其他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也都高于世界平均数。事实上,巴西的水域水产条件很好,但其水产养殖业严重滞后,导致鱼类产量没有达到其人口所占的比例,每年不得不大量进口鱼类产品

2.4农产品进出口情况的对比分析

  21世纪以来,世界农产品贸易异常活跃,2000-2009年期间,世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翻了一倍,年均增长8%以上(未扣除物价,下同)。其中中国农产品进口翻了近两番,年均增长16%以上;出口增加了1.5倍,年均增长10%以上;南非进口增长接近3倍,出口增长超过两倍;俄罗斯农产品进口增加了两倍多,出口也接近两倍;印度出口增加了三倍半,进口接近三倍;巴西进口增加了70%,出口增加了近4倍。金砖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农产品贸易(进口和出口)最活跃的国家。

  但是,和金砖国家巨大的国土面积及人口基数相比,这些国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在世界所占的比例还很小。2009年中国进口农产品贸易额仅占世界的6%多一点,位居第二位的俄罗斯所占比例也不到2.5%,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农产品进口额只相当于世界总额的1.18%。

  出口情况也不乐观,2009年巴西农产品出口额接近世界的5%,可以算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了;中国只占3.5%,其他国家就更少了。

  这就是说,金砖国家是农业大国,但都不是农业强国,粮食安全仍然是金砖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虽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中国、印度和巴西同时也是农业劳动力非常丰富的国家,农产品的国内需求巨大,农产品产量及国际竞争力还有待大幅度提高。根据统计数据,除俄罗斯以外,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业进、出口额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印度,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中国也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30%。这是金砖国家人口大国、农业大而不强的集中体现。

3金砖国家农业合作潜力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3.1总体思路

3.2便捷性分析

  根据距离衰减原理可以知道,除了技术、信息方面的合作,农业合作双方一般都需要考虑便捷性——农副产品运输,基本都是运量大,保鲜难。这样,临近性、有便捷的运输通道,就成了影响双方合作前景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把便利系数作为重要的测算合作潜力的指标。其定量描述采取赋值的方法:相邻,并有方便的陆路联系通道,便利系数为1;相距越远,此值越小,可以用距离衰减模型或由专家判断打分。本项研究采取专家打分的方法,由农业部和北京师大有关专家商讨完成。

3.3友好性分析

  交往便捷、并有很好的要素、产品互补性,只是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基本的前提,还不能成为合作的必然条件。历史上,现实中,不同国家之间,以邻为壑者并不少见。因此,测算金砖国家之间农业合作潜力,还要考虑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及其发展前景。为此,我们提出了“友好系数”的概念,即双方友好合作的态势,用表示。这个因素很难直接定量,因此,我们邀请了农业部国际合作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一起来进行赋值。

3.4互补性分析

4农业合作潜力评价结果
4.1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潜力系数

  4.1.1两个国家间的资源-条件互补系数计算

  资源及生产要素(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的互补性,这是最根本、最稳定的互补性。先考察其中的每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潜力,包括10种合作关系。根据表1计算每两个国家之间的互补系数。从中数字可以看出,资源-条件方面,中国与俄罗斯、与南非之间的互补系数较大,与印度的互补系数较小;而俄罗斯与印度之间的互补系数更大:一个是地广人稀,一个是人口密集;印度与南非之间的互补系数也不小,超过了0.6。南非也可以算是地广人稀,因而与中国、与印度的互补性较好。如果考虑到南北半球的差别,在农产品具体品种及季节供给方面,俄罗斯与南非、与巴西、与印度等的互补性还会更大一些。巴西与印度的互补系数超过0.6,若考虑到农产品的具体品种,则与中国的互补系数也是不小的。

  4.1.2两个国家间的产品-产出互补系数计算

  产品或产出的互补性是决定合作的直接前提。根据表2计算金砖国家每两个之间产品产出和农业发展状况的互补性,从中可以看出,在产品及农业贸易方面,中国则与印度、南非及巴西的互补性较大,俄罗斯与印度的互补性最大,与南非和巴西的互补性也不小;印度与巴西南非和巴西的互补性超过0.7,南非与巴西的互补性也不小。由此看来,除了中俄(因同处于北半球温带和寒温带,人文、技术条件较好、产品及贸易互补性一般)之外,其他国家之间的产品与贸易的互补性都很大,金砖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潜力巨大。

  4.1.3金砖国家农业资源-产品的综合互补系数计算

  将金砖国家资源-条件的互补性及产品-贸易的互补性综合起来,具体综合办法是取两个互补性的算术平均值。从综合的角度看,中国与俄罗斯、与南非的互补性较大,俄罗斯与印度和中国的互补性较大;印度与俄罗斯、南非和巴西的互补性都很大;南非与印度和巴西的互补性较大;巴西与印度和南非的互补性较大。

  4.1.4合作潜力系数的计算

  根据上述便捷性、互补性和友好性测算结果,可以计算每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潜力系数,见表3。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中国与俄罗斯的农业合作潜力系数最大;俄罗斯除了和中国合作潜力较大外,与印度的合作潜力也不小;印度除了和俄罗斯合作较大外,与南非合作潜力也较大;南非与巴西的合作潜力最大。

  表3  金砖国家农业合作潜力系数

  The coefficient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potential in BRIC Countries

  

   

  

  

  

  

  

  

  —— 

  0.6157

  0.0912

  0.0434

  0.0243

  

  0.6156

  ——

  0.2893

  0.0317

  0.0187

  

  0.0912

  0.2893

  ——

  0.2136

  0.0370

  

  0.0434

  0.0317

  0.2136

  ——

  0.3698

  

  0.0243

  0.0187

  0.0370

  0.3698

  ——

   

4.2金砖国家农业合作潜力指数

  4.2.1两个国家之间合作潜力指数的计算

  潜力系数只是个相对概念,相对于单位产品或产值规模而言。下面我们把各国的农业生产和贸易的规模考虑进来,进一步测算其总体的合作潜力,且称其为合作潜力指数。

  农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按各国实际情况2000-2009平均增长速度计算;农业进出口贸易额的推算,统一按年均增长10%计算。这是因为,新世纪以来,国家间的农产品贸易异常活跃,金砖国家间农产品贸易增长速度大多高于10%。为稳妥起见,就取10%。

    

    与中国合作潜力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得益于两国友好、临近,并在资源条件和农产品结构方面的较大差异(互补);其次是与印度,距离临近、农业总体规模大是主要原因。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业合作的总潜力是:2015年为1367.9亿美元,2020年为1862.39亿美元。

  与俄罗斯合作潜力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印度,与南非和巴西,整体规模上不大,但在特定领域诸如南半球独特种子资源、热带作物等方面,还是很有必要合作的。2015年、2020年俄罗斯与其他四国合作的总潜力是1412.36亿美元和1915.38亿美元。俄罗斯在金砖国家农业合作中获益最大。

  印度与俄罗斯合作,是金砖国家之间农业合作潜力最大的,二者空间距离不算远,农产品互补性较好,两国合作意愿也较强(事实上,二者军事、技术上的合作更多)。2015、2020年印度与金砖四国农业合作的总潜力是648.1亿美元和875.63亿美元。

  南非虽然也是金砖国家,它与其他金砖国家虽然差异较大,相互之间的农业合作有必要,但在总量规模上还是很有限的。2015年、2020年南非与其他四国农业合作的总潜力分别是309.15亿美元和417.99亿美元。

  巴西因为偏居一隅,对于大宗、鲜活的农产品运输来说,与俄罗斯、与中国都不会太大,与印度和南非的合作可以有一定规模。巴西应该在特殊农产品和独特种子资源等方面努力开展与金砖国家的合作。2015年、2020年巴西与其他四国农业合作的总潜力指数分别是292.23亿美元和401.93亿美元。

     

  4.2.2三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潜力指数

  五个国家,任三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应该有10种方式。

  三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潜力,可以简单地看成是任两个之间合作潜力的加和,所得结果见表5和表6。从表中数字可知,未来一段时间内,中俄印三国合作潜力最大,其次是中俄巴、中俄南的合作;俄南巴、中南巴的合作微乎其微,印南巴、俄印南的合作潜力也不大。

  有中俄参与的三方合作潜力最大,2015年、2020年分别达到3859.85亿美元和5245.57亿美元;有俄印和中印参与的三方合作潜力也很大,2015年、2020年分别为2000多亿和3000多亿美元;有巴南参与的三方合作,仅从数量上看,潜力不是很大。

  4.2.3四国和五国之间的合作潜力

  四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潜力简单地用四个国家之间任何两个国家合作潜力之和表示。结果是:

  2015年:

  除中国以外,其余四国的合作指数是_480.59_亿美元;

  除俄罗斯以外,其余四国的合作指数是_458.36_亿美元

  除印度以外,其余四国的合作指数是_783.37_亿美元

  除南非以外,其余四国的合作指数是_1038.19_亿美元

  除巴西以外,其余四国的合作指数是_1065.88_亿美元

  2020年:

  除中国以外,其余四国的合作指数是_650.48_亿美元

  除俄罗斯以外,其余四国的合作指数是_623.99_亿美元

  除印度以外,其余四国的合作指数是_1066.98_亿美元

  除南非以外,其余四国的合作指数是_1409.61_亿美元

  除巴西以外,其余四国的合作指数是_1441.55_亿美元

  俄罗斯、中国与各国家的合作潜力都很大,所以,没有了俄罗斯和中国的参与,金砖国家农业合作将大受影响;巴西因为距离的关系,与金砖国家合作潜力还有待于提高;南非因农业规模不大,距离也不算近,与其他国家农业合作的潜力也不是很大。换句话说,即便巴西或南非不参加,另三(或四)个金砖国家的农业合作仍然可以维持在较大的规模上。

  五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潜力=五个国家之间任何两个国家合作潜力之和,即表4中各数字之和的一半(如中俄与俄中实际上是一个数,重复计算)。所得结论是:2015金砖五国农业合作的潜力指数是2415亿美元;2020年的合作潜力指数为2737亿美元。

   

五、结论和讨论

  5.1初步结论

  5.1.1金砖国家农业合作潜力较大

  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是新兴市场国家中最有代表性的国家,在全球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五国资源禀赋各异,农业各有特色,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通过以上计算可知,印度和俄罗斯的合作潜力最大;中国和俄罗斯、印度合作的潜力较大;巴西因为与中印俄等距离遥远,常规农业合作潜力不大,但在特殊领域(如种子资源、南半球特有农副产品等)合作前景广阔;南非农业生产水平不高,但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与中国和印度有较强的互补性和一定的合作前景。金砖五国之间两两农业合作建议的具体内容,见表7。

  5.1.2金砖国家农业合作关系非常复杂

  金砖五国在某些领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政治、经济体制和自然资源条件各异,在协调各方利益、立场方面难度较大。建议从保障粮食安全这一符合五国共同利益和目标入手,将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信息和政策交流,建立长期稳定、务实高效的合作交流机制和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合作。与此同时,加强立场协调,力争双赢和多赢。各国应加强在国际粮农领域重大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公平合理、持续稳定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

  表7  金砖五国相互之间农业合作的内容

  Tab7. Cooperation contents in agriculture in BRIC Countries

  

   

  

  

  

  

  

  

——

劳动力,农副产品

温带、亚热带作物,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设备、技术农民

农业技术、设备、技术农民

  

土地资源、林副产品、林牧渔业产品

——

土地资源,林副产品及特殊种子培育条件

北半球寒温带及寒带特有的农副产品、特殊育种合作

特殊种子培育合作,北半球寒温带及寒带特有的农副产品、特殊育种合作

  

热带作物产品

水果、热带作物产品

——

农业劳动力

技术交流

  

土地资源、热带作物产品、羊毛、特殊种子资源;鸵鸟、葡萄酒等

热带农副产品、特殊种子资源

土地资源

——

土地资源、非洲独特果蔬产品

  

可可等南半球特有农副产品、特殊种子资源、畜牧业和油料作物产品

可可等南半球特有农副产品、特殊种子资源

南半球独特农副产品

南半球独特农副产品

——

  注:此表类似于投入产出表,即表中的横向是要素产出方向,纵向是要素输入来源。

  5.2讨论

  以上对金砖国家农业合作潜力及方略做了简单的评价。应该说明的是:

  (1)合作潜力指数只具有相对意义,只在相互比较中才有价值,所以,各种合作关系中,所计算得到的合作潜力指数,并非是真实的价值。

  (2)正像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不能解释相互作用机制、用作预测需要谨慎一样,本评价模型也是静态(时间断面)的评价结果,不能代替合作机制研究,更不能以此进行合作潜力的准确预测。

  (3)关于三国合作、四国合作或五国合作的计算,比较粗糙。将来应该作进一步精算。

  (4)本项研究的突破点是互补系数的构造。但互补系数只适合于作一般合作潜力评价,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还要考虑最大合作潜力与可能的合作潜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5)便利系数无法改变,至少短时间内是不大好改变的。因此,金砖国家之间最大合作潜力,就是当友好系数为1时的合作潜力评价结果。

  (6)考察金砖国家及其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农业的互补性,可以发现,金砖国家与其他国家的互补性也很大,甚至可能更大。比如,这些国家农业人均农产品产量及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变化,与世界平均状况的互补系数,中国是0.6692,俄罗斯是0.5594,印度,0.7847,南非是0.6326,巴西是0.5650。这些数字不都小于金砖国家之间的互补系数。因此,金砖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不能排斥这些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金砖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也不要仅仅局限于互补性,还要考虑在政策、制度、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全面协作。

  5.3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以上关于合作潜力的评价,只是金砖国家农业合作研究的一个方面,也是比较简单、直接的研究成果。金砖国家农业合作,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特别是金砖国家对世界农业比较优势的精确计算和控制力研究等:

  (1)金砖国家农业比较优势的精确测算

  可以用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金砖国家平均作为相对优势系数,精确推算各国家及金砖国家整体在世界农业领域的比较优势。

  (2)金砖国家农业影响力和控制力研究

  参照克里斯泰勒中心性度量,确定一个国家农业农产品竞争力、控制力:

  (人均值-世界人均值)*该国人口

  该值越大,其对国际市场某种农产品的控制性就越大;

  若该值为负,则其绝对值越大,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就越大。

  可以将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研究金砖国家组织对世界农产品市场的控制力或依赖程度,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耿建忠  发表于《经济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