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中德农业企业对话研讨会暨第八届成都有机农业论坛”在成都市蒲江县开幕。本届论坛以“绿色发展 合作共赢”为主题,由中德农业中心、四川省农业厅、成都市政府主办,成都市统筹城乡和农业委员会、成都市商务委员会、成都市博览局、蒲江县政府承办。
本次活动为期两天,邀请到德国农业与食品部、德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德国农协,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德农业中心等中德部委领导、专家,科研院校、中德合作企业、有机农业协会(学会)、认证机构、检测机构、公益环保机构、投融资机构、有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代表,以及省、市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等500余人参加,共促中德农业合作,共话有机农业发展。
2日上午,“中德农业企业对话研讨会暨第八届成都有机农业论坛”在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处长唐治韶的主持下盛大开幕。农业农村部、四川省农业厅、成都市、德国驻成都总领馆、德国联邦农业与食品部相关领导分别发表致辞。随后,在中德农业中心德方常务主任Dr. Jürgen Ritter(周裕耕)的主持下,与会嘉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部长叶兴庆、德国洪堡农业与食品基金会主席Harald von Witzke、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邓良基、德国莱布尼茨转型经济农业发展研究所Lena Kuhn、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主任张纪兵、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主任王华飞、拜耳(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贺孟升、先正达中国可持续发展部高级经理徐言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畅谈国际有机农业形势,分析新形势下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
“我们认为促进农业从传统的发展方式转向绿色的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让生产者有内在的积极性,就是有内在动力去采用这种绿色生产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部长叶兴庆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讲到,“就是让生产者采用绿色的生产方式,他的净收益要大于传统生产方式的净收益,这样生产者才愿意有这种动力去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在叶兴庆看来,这其中,应该采取如下措施,例如:实施农业绿色品牌战略;实施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投入政策,摊薄绿色发展方式的生产成本;实行阶梯水价等经济手段等。同时,叶兴庆认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创新机制,包括建立生产者激励机制、建立消费者付费机制、建立第三方治理机制、建立政府补贴机制。
“欧洲做有机农业的农场,需要用5年时间来整顿土壤环境,通过相关检测合格后才能做有机农业。”在德国联邦农业与食品部前国际合作司司长、中德农业中心德方政治主任Dr. Dietrich Guth看来,要做好有机农业,一定要做好土壤环境的改善提升,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展这个产业的发展。
根据四川省认证认可协会会长、四川省认证认可有机协会有机产品专业委员会主任杨肇新的介绍,四川已有960多家企业取得了1120多个有机认证,“在国内省份中名列前茅”。
本届论坛还开展了主题演讲、案例分享会、专题讨论、贸易洽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环节,聚焦“绿色发展 合作共赢”主题,加强中德两国的农业合作在政策对话、企业交流、农产品、农机贸易合作、科研项目协作、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深化探讨与沟通,为解决当前我国有机农业困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探索、有机农产品市场渠道拓展、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
3日,与会嘉宾还将前往蒲江县耕地保护与土壤质量提升“5+1”综合服务中心;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区-德国博世电动工具蒲江工厂;中德(成都)AHK职教培训中心、KUKA机器人西南大区教育研究院;蒲江产业新城规划展厅;联想佳沃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基地、四川省猕猴桃工程技术中心;花涧和鸣蓝莓谷有机蓝莓种植基地等地进行实地参观考察。
在本次活动期间,组委会还组织了成都汇众农业有限公司、四川微牧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成都泰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绿色有机产业链相关企业在大会现场进行产品展示。(记者 冉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