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促进
投资促进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投资促进
第四届中俄博览会农业论坛概览
发布日期: 2017-09-25 发布单位: 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浏览量:

  为进一步增强中俄农业合作动能,提升中俄农业合作水平,2017615,第四届中俄博览会农业在哈尔滨市成功召开。此次论坛与第四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平行举办,论坛内容丰富,活动组织有序,代表交流充分,企业反响热烈,论坛成果丰硕。

      一、基本情况

  作为第四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重点平行活动之一,本次论坛由中国农业部、俄罗斯联邦农业部与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三方共同主办,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外经中心和黑龙江省农委负责具体组织。农业部屈冬玉副部长、黑龙江省吕维峰副省长、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格鲁兹杰夫副部长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俄两国农业部、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中俄两国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和农业企业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俄方代表逾70人。双方代表围绕农业投资与贸易支持政策、农业领域创新合作趋势、边境地区农业投资与开发以及重点合作项目推介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二、主要成果

  此次论坛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及“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为背景,以中国—俄罗斯博览会为契机,顺应中俄农业合作发展现实需求,旨在打造中俄两国农业部门务实合作平台,实现中俄双方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研单位、企业协会多层次交流。经过中俄双方农业部门共同努力和充分筹备,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一)增进了深化中俄农业合作的共识。中俄两国农业部以及俄经济发展部对本次论坛予以高度重视。屈冬玉副部长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俄两国农业互补性强,农业合作契合度较高,合作潜力巨大,加强政府、企业及科研单位等不同层面的交流有利于发现合作亮点,解决合作问题,提升合作能力。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格鲁兹杰夫副部长在致辞中表示农业合作在中俄经贸合作中占据突出的位置,中俄农业合作既满足双方市场的需求,更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中俄两国副部长的讲话明确了中俄农业合作的利好前景,进一步激发了两国地方、企业与机构加强合作的意愿。在主、承办方的精心组织下,两国中央/联邦和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协会、科研教育机构等踊跃参与,气氛热烈友好,进一步凝集了深化中俄农业合作的共识。

  (二)推动了中俄农业合作机制化进程。2014年亚信会期间,在中俄两国元首见证下,韩长赋部长与俄罗斯联邦农业部部长费奥多罗夫共同签署了关于成立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农业合作分委会的议定书,正式建立了中俄政府间农业合作机制。本次中俄博览会农业论坛筹备与举办期间,我们着重收集了双方重点企业参与中俄农业合作的最新进展和意向材料,旨在为即将举行的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农业合作分委会的召开,特别是重点议题的确定提供基础信息支撑,积极推动中俄农业合作机制化进程。同时,本次论坛卓有成效的成功举办,有望推动与中俄博览会平行举办的中俄农业论坛新晋成为推动中俄农业合作充满活力的机制性活动。

  (三)拓展了中俄农业合作信息交流平台。此次论坛共有近40位代表发言。中俄两国农业部、俄方经济发展部及地方政府代表就中俄农业贸易投资支持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俄罗斯经济委员会委员助理罗马什科、远东农业研究院院长阿瑟耶娃、远东发展基金投资局局长穆尔兹其琪等分别就“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建设、远东地区合作建议、重点州区投资环境与管理体系等专题进行探讨,增进了双方对重点区域投资环境的了解。来自中俄两国的17家企业围绕生猪养殖、水产养殖与捕捞、火鸡肉加工、有机化肥、苗圃园艺、植物育种、电子商务等双方关切领域进行了有效推介,受到各参会代表的积极反响。山东中沃物流优达有限公司、满洲里诚林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宝泉远东农业开发公司、福山现代农机合作社等公司重点推介了境外农业开发合作项目建设有关情况。中俄两国科研机构还就科技合作等问题展开探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国华、黑龙江对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主任张举梅分别介绍了中俄两国在农业技术与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各发言代表同时充分表达了希望共同加强在农业投资、经贸、科研等领域合作的强烈意愿。论坛拓展了中俄农业合作信息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中俄农业合作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三、合作前景

  目前,中俄两国关系保持良好上升态势,农业合作内容丰富,前景广阔。

  (一)中俄农业合作潜力巨大,合作进程动须相应。中俄两国同为新兴市场大国,农业资源、技术和农产品互补性强,农业合作潜力巨大。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消费大国,市场空间广阔,人民消费水平日渐提升。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大宗农产品、鲜活水产品生产等具有明显优势,受我国消费者欢迎。俄罗斯远东地区土壤肥沃,降水充足,但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匮乏。我国农业技术资源丰富、农机设备先进,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成本较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俄农业合作基础雄厚、经验丰富、优势突出。

  近年来,在中俄两国农业部的支持下,中俄农业合作水平迅速发展。俄罗斯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曾长期处于逆差地位,2016年俄反超中国实现贸易顺差。许多项目进展顺利,合作成效逐步显现。黑龙江宝泉岭农垦于2003年在俄成立了宝丰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在俄拥有农机具设备780台套,大豆单产突破1.84吨。2017年在俄播种大豆11万亩,并将持续扩大在俄投资规模。规模养殖企业黑河北丰公司与在俄阿穆尔州自由城养殖蛋鸡15万只,年产鲜蛋3000万枚,并全部销往俄周边及腹地市场。东宁华洋公司在滨海边疆区饲养奶牛2500头,蛋鸡8万只,生猪1万头。对俄合作促进了我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社会参与对俄合作的积极性。以黑龙江省为例,全省每年对俄输出劳务1.8万人次,人均劳务收入3万元以上,年创劳务收入近6亿元。黑龙江农委统计显示,截至到2016年底,该省在俄远东地区农业境外投资主达120家,对俄农业投资领域逐渐从种植业、养殖业向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领域延伸,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其中规模在18亩以上的在俄农业园区已建设20个。

  (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俄农业合作注入强劲动力。罗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持者和关键合作伙伴。20155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为中俄在双、多边框架下实施发展战略对接指明了方向。在中俄元首的战略引领和两国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两国在经贸、人文、产能等领域合作层次持续深化,合作动力更加强劲,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战略对接已取得了早期收获。农业作为中俄双边合作的热点领域,在两国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系列重点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合作空间逐步拓宽,产业模式日渐升级。20155月,东宁华信中俄(滨海边疆区)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成为商务部目前认定的唯一一家农业产业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其充分利用中俄全面务实合作的契机,借助一带一路之势,实现了合作区生态化、机械化、产业化、科技化发展,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中的优先推进项目清单。截至目前,合作区拥有耕地面积6.8万公顷,农机设备500余套,农业机械化率达100%,带动了一大批涉农企业入园开展农业合作开发,在全国示范效果明显。

  (三)开放创新是中俄农业合作的持久动能。创新合作是中俄两国经济谋求融合的必然选择,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市场需求。本届中俄博览会以“激活合作热点、推动创新发展”为主题,诠释了中俄两国一致推动创新合作模式的重要意义。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其范围包括绥芬河市全境和东宁市部分重点区域,面积共计1284平方公里,是目前东三省唯一的沿边口岸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试验区将按照因地制宜、资源共享、高效集约的原则,统筹布局、联动发展,实现黑龙江两个对俄最大口岸(东宁口岸和绥芬河口岸)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构建“两核、三区、两带”的空间发展格局。借此东风,黑龙江省农科院对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近年来在新型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领域与俄方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活动,科技研究创新合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满洲里诚林公司建设了集跨境电商平台、俄罗斯食品进口溯源体系、仓储物流体系、金融保险、生活办公配套以及报关报检等服务为一体的整合性产业园区,有效扩大了融资渠道与规模,实现“科技+资本+市场”资源整合,着力打造“线上线下”贸易交流平台。目前其业务范围已覆盖俄境内20多个州区城市。俄品多公司实行的保税备货经营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出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成为全国购买俄罗斯商品的一站式电商采购平台。正如满洲里诚林公司董事长孟琳女士所说:开放创新是实现中俄农业合作融合发展、规范发展、互利发展的动力所在。

  四、合作建议

  中俄农业合作大有可为,需宏观把握中俄农业合作大局,微观加速推进合作项目落地。

  (一)系统搜集、密切跟踪中俄企业合作信息。近年来,中俄农业企业合作如火如荼,合作成效不断涌现。建议系统开展企业调研工作,摸清双方企业参与中俄农业合作最新情况,了解企业需求,厘清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以便因情谋事,据实施策,同时为中俄农业合作分委会及各项多双边合作机制磋商决策提供必要的事实支持。

  (二)积极组织协调,务实推动中俄农业合作。建议将中俄博览会农业论坛发展为机制性活动,每年定期举办。鼓励中俄两国农业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俄罗斯金秋十月展”等国际性的农业展览会,推介优质农产品,宣传优秀的合作项目。同时,充分发挥中俄农业合作分委会等双边机制的引领作用,增强在金砖国家、中蒙俄经济走廊、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下的有效沟通,提升我国际话语权,夯实中俄农业合作基础。

  (三)深入挖掘重点省市对俄合作潜力。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统筹引导地方政府开展中俄农业合作项目,联合重点省市地区与俄重点合作地区的政府部门建设“种---销”一体化农业产业园区,提升基础设施配置水平,共同解决农业合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挖掘重点省市地区对俄合作潜力。积极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鼓励我合作基础好、合作潜力大的知名企业实行产学研创新合作模式。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下,统一谋划、合理布局,逐步实现对俄农业全方位、全产业链对接。加强合作规划的引导,围绕重点产业产品、重大工程项目制定双边贸易投资的规划与政策,并纳入双边政府合作框架,为中俄农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环境与必要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