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南南合作
中国—FAO南南合作工作简报(2023年第2期)
发布日期: 2023-06-20 发布单位: 浏览量:

中国FAO—乌干达(三期)南南合作项目工作开局良好 

  中国—FAO—乌干达(三期)南南合作项目专家组自20221119日抵乌以来,在我驻乌干达大使馆的大力关心和指导下,与乌干达农牧渔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有关各方密切配合,生活安置妥当,工作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取得良好开局。 

  一是成功举办项目启动会议。120日,项目启动会在乌干达坎江锡水产养殖研发中心成功举办。乌干达副总统杰西卡·阿卢波,我驻乌大使张利忠,FAO副总干事贝斯·贝克多,联合国驻乌干达协调员苏珊·恩贡吉·纳蒙都,FAO驻乌干达副代表普丽雅·古贾都尔,乌干达农牧渔业部国务部长鲁瓦米拉玛·布莱特·坎尼永托雷,乌干达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阿姆布罗斯·阿戈拉莅会致辞。乌方项目协调员和中方专家组长介绍项目情况及工作计划。来自中国驻乌使馆,FAO总部及驻乌代表处,乌农牧渔业部、财政部、农科院,项目专家组和乌方合作伙伴,项目区政府及受益农户等各方共计100多名代表参加活动。各方对项目前两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新一期项目的成功实施充满期待。 

  二是完成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专家组与乌干达农牧渔业部、FAO乌干达代表处项目团队积极主动对接,共同制定完善年度工作计划和项目物资及服务采购计划。年度计划中包括如下重点事项:(一)在以卢韦罗中乌农业合作示范园为核心的综合技术集成转让基地建设中,将引进至少3个作物新品种以及1个动物新品种;向农民提供桑蚕生产方面的技术支持;开发至少2种农产品增值产品和商业化服务;建造至少1座中型沼气池并提供技术培训,以加强沼气能源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贸易和投资。(二)在以布塔勒贾水稻种植区和利拉小米种植区为核心的水稻和狐尾小米高产示范工程中,将建立至少2个水稻和2个狐尾小米核心示范点,面积分别为200英亩和40英亩;为至少2499名小农户(总种植面积4998英亩)和5名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支持;开发至少2种水稻、小米产品,增加附加值。(三)在以姆巴拉拉为核心的畜牧改良计划中,将启动9只中国大耳山羊引进工作。支持培训乌干达西部、东部和北部334名牧民开发1336英亩的牧场;通过改善禽舍、提供禽苗和饲料以及技术培训,提高乌干达东部和北部至少334户家庭家禽产量。(四)在以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核心的水产养殖价值链发展规划中,将加强坎江锡水产养殖研发中心的技术能力,孵化生产1000多万条鱼种,生产15吨以上鱼饲料;建立34个稻鱼共生示范点;为34名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就地生产鱼饲料。 

  三是密集开展实地调研指导。专家组赴乌干达国家渔业资源研究所水产养殖研发中心调研水产养殖和研发情况;到卢韦罗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全面了解园区建设情况、参加水稻新品种WDR-73审定发布和实地测产工作;实地走访布塔勒贾多个农村社区,开展调研指导,了解当地民众实际需求;考察生态湖泊渔业加工厂、卢韦罗大米加工厂和辽沈工业园芒果产业链加工企业,了解农产品价值链开发情况。赴坎帕拉、卢韦罗、布塔勒贾多地农资市场调研,了解农资市场行情;赴乌干达钟氏农场指导病虫害防治,开展技术服务。 

  四是熟悉掌握项目管理流程。扎实开展FAO工作规则和项目管理流程学习,全员参加FAO关于行政事务、项目运行、财务管理、车辆使用、外出办公等各项业务培训和联合国工作人员素质提高培训。 

  五是加大项目宣传推广力度。先后通过乌干达最大官媒《新愿景》报、中国新华社、四川日报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和FAO、我驻乌大使馆官方网站对项目启动实施进行专题报道。专家组一抵乌便注册中乌南南合作三期专家组微信公众号,及时介绍专家组工作情况、技术培训、试验示范成果,迄今已发布动态信息近30条,加强南南合作项目宣传,增强项目可视性。 

    

  供稿:中国FAO乌干达(三期)南南合作项目专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