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国际合作
握指成拳,中德农业中心扎实推进双边农业合作
发布日期: 2019-11-27 发布单位: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浏览量:

  近年来,中德农业合作发展顺利、成果丰硕。特别是2015年初,中德农业中心在北京揭牌运行以来,围绕可持续农业发展、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发展、农业支持政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议题开展中德农业政策对话,结合有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数字农业及新发展新挑战等议题组织开展企业交流,着力推动两国农业科研协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了双边农业合作的核心平台作用,巩固了双方部级对话和农业联委会合作机制,成为推动两国农业务实合作的重要力量。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正值一年收获的结尾,中德农业中心框架下一年一度的中德农业周如期而至。1118-19日,第五届中德农业合作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中德农业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等大咖云集,交流观点,盘点成果,为一年的中德农业合作添上完美注脚。 

  正如一句中国谚语说的一样,朋友之间应该毫无隐藏,常来常往。德国联邦食品与农业部议会国务秘书福赫特尔出席研讨会时表示,中德农业合作范围非常广泛,合作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中德农业中心这一合作机制起到了突出的桥梁作用,有力促进了双方在政策、知识和技术层面的交流,切实推动了中德农业务实合作。 

  对话农村土地管理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事关农业农村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也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期,德国同样经历了土地制度改革,其实践与经验可为我国提供诸多借鉴。中德农业中心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为本年度中德农业政策对话的中心议题,多次组织双方专家来往两国调研,并在此次研讨会上进行了成果分享。 

  德国专家托马斯(Ing. J. Thomas)教授介绍了德国和东欧国家土地整理和管理的历史、经验和机制,他认为德国土地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四点因素包括公众参与、项目的透明度、法治的完善以及实现环境友好的措施。他还强调,要取得成功的土地整合结果,必须要有一个有能力且保持中立的主管部门。 

  德国土地整治有两方面最值得我们借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告诉记者,一是保持历史耐心,在有了土地整治的目标之后,德国能够把利益相关方集合起来,协商讨论并达成共识后才开展土地整治项目。虽然经历较长时间,但能够充分协调各方利益;二是土地管理的精细化。德国有一套完善细致的土地质量评估,将土地质量分成1-100个等级。每个农民对自己的土地质量等级心里有数,市场交易非常透明。 

  在讨论环节,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玉梅谈到,中德在以土地整理为主要工具促进乡村振兴中有很多共性。例如,德国以及欧盟乡村发展注重一体化综合性的发展,这与中国提出的乡村振兴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把土地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保障进行确权,以及努力激发土地的多功能用途,如生产功能之外的财产属性,这一点两国也有相似之处。未来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要让中国的农村和农业变得具有吸引力,即一个高品质、高质量的空间。现在我们很喜欢德国的农村,也在于它实现了这样一个要求。 

  德国也需要学习中国的一些做法,比如中国有非常高效的土地整合系统,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有各个层级不同的土地自然资源管理机构来执行土地改革,中国已经有了可以和欧洲其他国家来进行对比的实践经验。托马斯说,中国在土地整合的时候加入了二氧化碳排放等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估,也值得德国学习。只有采取这些综合性的评估举措,才能够全面评估土地整理对于环境的影响。 

  推动企业交流合作 

  中德两国农业发展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双方合作基础扎实,中德农业中心的建立更是为双边农业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在本次交流会上,中德农业合作示范项目得到充分展示,德国拜耳、科乐收、福格申等重要企业代表也参与了交流和对接。 

  感谢主办方邀请我们参加这次中德农业周,我们从中受益匪浅。科乐收农业机械(山东)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张金望告诉记者,各位专家关于两国土地管理政策的细致讲解让他很受启发,后续的企业分享也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未来也可能会促成新的合作。 

   作为中国第一个以农业为特色的国家级对外开放综合试验区,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的亮相引起了德方企业的关注。综试区党工委(筹)委员张守兵表示,此次参加中德农业合作交流会,就是希望借助中德农业中心这个平台,发挥潍坊综试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在中德农业政策交流、食品农产品企业合作、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农民教育培训等方面,寻求与德国企业的全方位合作,把潍坊综试区打造成为中德农业合作的试验田样板区 

  中德农业中心三项使命之一就是为企业和机构服务。中心常务主任唐治韶介绍,一年来,中心带领中方企业参加德国全球食品与农业论坛,调研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并创设机会,邀请中德农业企业共话合作,我们试图在这个平台下,把各方面的力量集中起来,能够形成拳头,结出更务实的果实。 

  谈到中德农业合作的未来,农业与农村经济领域著名专家、同济大学教授程国强认为,在中国要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大背景下,中德农业未来合作的领域和前景非常广阔,对于双方的企业和产业都有重要的意义。除了当前的技术领域、创新领域,首先应该考虑在一带一路国际农业方面的合作,推动双方在农业和粮食安全领域的三方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当前,气候变化等对农业发展的挑战已经引起全球重视,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未来挑战已经成为各方共识。今年6月,中国农业农村部韩长赋部长与德国联邦食品与农业部克洛克纳部长签署了关于气候变化与农业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 中德农业中心随之启动了中德气候变化与农业合作项目,组织中德双方专家组联合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必须要全球应对。唐治韶说,项目启动以来,中德双方先后互访多次,建立起了良好的专家对话机制,在政策、技术和实践方面都进行了梳理和识别。 

  在过去几个月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行动。今年6月份,我们成立了两个工作组,畜牧业生产工作组和植物保护工作组,我们也已经确定了畜牧和植物保护方面的工作计划。德方专家组Rita Merkel介绍,除了科学家之间的互访和研究,还有两国的非政府组织(NGO)、私营企业,如食品公司、环境技术公司、能源公司等也参与到合作当中,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智慧和做出尝试。 

  除了气候变化,全球性的挑战还包括全球粮食安全、农村劳动力的减少等。在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农业合作圆桌论坛中,与会专家、企业家纷纷从各自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大家一致认为,中德农业合作为应对全球挑战下的农业合作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双方都在积极探索实践。最重要的是,双方始终保持交流和沟通,并互相借鉴优秀经验,为共同推动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努力。                     

(此文转自农民日报 记者 吕珂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