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
投资动态分析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对外投资>投资动态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农业直接投资的特征与优势
发布日期: 2017-02-10 发布单位: 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浏览量: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对外农业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投资主体不断增多,截至2014年底,共有359家民营投资主体在境外投资设立了413家农业企业,分别占农业投资主体及境外农业企业总数的88.0 %和81.6%,已成为我国对外农业直接投资的重要力量。

  一、民营企业对外农业直接投资的特征

  (一)投资规模增长迅速,单体投资规模偏小

  自2006年确立农业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对外农业投资总量不断增长,2009—2014年,我国对外农业投资总额(以下简称“投资流量”)平均增幅达到89.2%。2014年我国对外农业投资总额为45.09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对外投资14.89亿美元,占比33.0%。截至2014年底,我国对外农业累计投资(以下简称“投资存量”)90.95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42.63亿美元,占比46.9%,较2013年我国对外农业投资存量的39.56亿美元和民营企业对外农业投资存量27.84亿美元,增速分别为129.9%和53.1%。民营企业的投资流量和投资存量增速均已超过国有企业。

  (二)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整合程度低

  从产业结构分布上,民营企业对外农业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是油料作物和天然橡胶等一些国内紧缺农产品的种植生产。截至2014年底,在413家涉农民营企业中,种植业企业205家,占比49.6%;林业企业26家,占比6.3%,渔业企业36家,占比8.7%;畜牧业企业28家,占比6.8%;服务业企业85家,占比20.6%;农副产品加工业企业33家,占比8.0%。

  (三)投资区域集中,经营效果不理想

  截至2014年底,我国对外农业投资遍及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覆盖率为37.9%,但民营企业对外农业投资相对集中,多分布于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从民营企业对外农业投资区域数量、投资流量和存量来看,亚洲分别占54.2%、63.3%、52.9%。其中,民营企业在亚洲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盟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东盟有156家,占亚洲地区民营农业企业总数的69.6%,主要分布在老挝(42家)、印度尼西亚(22家)、缅甸(32家)、柬埔寨(23家)、越南(15家)。

  (四)各省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明显

  从我国对外农业投资的地区分布看,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农业大省以及边境省份,中西部地区的民营企业对外农业投资的步伐明显落后。截至2014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对外农业投资存量排名前6的省份分别是云南省、天津市、四川省、山东省、黑龙江省和广东省,累计对外农业投资25.90亿美元,占民营企业对外农业投资存量总额为60.8%;其他省份民营企业累计对外农业投资16.7亿美元,占比39.2%。从企业数量上来说,2014年云南省、四川省、山东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和江苏省6个省份在境外设立企业254家,占我国对外农业投资民营企业总数的61.5%。

  二、民营企业对外农业直接投资的优势

  近年来,民营企业参与中国对外农业直接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过去国有企业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目前民营企业以经营模式更加灵活、专业化优势更加明显、对成本更加敏感、项目审批受限较少等优势,逐渐成为境外农业投资新生力量。

  (一)经营灵活

  虽然民营企业在境外的投资规模较小,但经营灵活,具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目标明确,行动积极,面对不确定的经济环境时能更快地做出反应。二是体制灵活,企业可以灵活改变经营策略。

  (二)专业化优势

  民营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活跃度虽然高于国有企业,但国有龙头企业倾向于通过跨国并购等方式直接涉足境外农业原本空白的领域,民营企业大多跨国并购涉足的是原有领域。民营企业中58.83%的境外企业以独资的形式开展海外投资,只有19.6%的非农企业跨界开展对外农业投资,其他的境外子公司的主营业务大多与母公司相同,或是对其在国内主营业务的产业链延伸,利用其在专业技术、产品开发和市场洞察力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开展境外农业投资开发。

  (三)受限较少

  因涉及资金跨国流动,企业境外投资行为受政府监管较严。目前,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都需要通过各级发改部门和商务主管部门核准,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必须经由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民营企业投资规模一般低于国家的安全审核门槛,2014年投资的413家民营企业中,投资额低于1000万美元的共275家,占比66.6%,多数不需要经历复杂的核准流程,避免了因为审批时间过长而错过最佳投资时机。另外,东道国方面,部分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动机存在疑虑,担心投资会对本国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对其设限。

      刘志颐 , 胡恒松 , 王琦 发表于 《中国国际财经》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