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
国别政策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对外投资>国别政策资讯
津巴布韦、赞比亚和乌干达农业情况、合作需求及建议
发布日期: 2017-09-25 发布单位: 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浏览量:

  为加快推动对非农业合作,我中心近期对津巴布韦、赞比亚和乌干达农业情况进行了梳理,并随农业部高级别代表团出访上述三国。在此基础上,对三国农业情况及合作需求和建议思考如下。

  一、农业情况及与中国合作情况

  (一)农业情况

  津巴布韦农业有着突出重要的地位,近八成人口为农业人口,农业生产状况不仅影响粮食安全,更影响到国民的基本生活和国家稳定。津巴布韦有着良好的农业自然条件,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发展的基础较好。栽培的农作物种类较多,主要有玉米、高粱、谷子、小(大)麦、花生、烟草、棉花、大豆、食用豆、向日葵、红薯、土豆和水稻等。不同类型农业生产主体的农作物产量差别十分巨大,大型商业农场大多基础设施齐全、技术先进,农作物产量一般较高,而村社农场和农民自有土地由于缺乏农业生产投入且大多土地贫瘠,粮食作物产量一般较低。目前,津巴布韦农业出口创汇约占外汇收入的2/5,主要出口农产品为烟草、棉花和畜产品。

  赞比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全国80%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包括玉米、木薯、小麦、水稻、大麦、高粱、小米、大豆、花生等。其中玉米是赞比亚的主食,木薯是赞比亚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产量尚不能满足需求,蔗糖在非洲地区和欧洲市场均享有较强的竞争力,烟草与咖啡是传统的优势农产品,咖啡种植稳中有增。农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资料的缺乏,最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包括化肥、农药和实用小型农业机械等。

  乌干达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75%以上的土地适于耕种或放牧。目前是以传统家庭农场为主,兼有大农场种植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乌干达主要粮食作物有饭蕉、木薯、甜薯、高粱、玉米、豆类、花生和芝麻等。传统经济作物有咖啡、棉花、茶叶、烟草、甘蔗和可可等,其中咖啡占出口总额比率较大。乌干达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艾伯特湖、乔治湖和尼罗河等地。

  (二)与中国合作情况

  中国和津巴布韦两国的农业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农产品贸易、农业基础设施工程承包和粮食援助为主。近年来,中津双方在政府交流、技术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与密切沟通,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入非洲国家进行投资。尤其是2010年后,不少中国企业开始到津巴布韦经营农场,收购棉花、烟草等。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在津巴布韦投资农业企业超过10家,主要从事棉花和烟草产业合作。2009年起,中国政府在津巴布韦援建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心于2011年底建成。除示范中心外,中国政府多次向津巴布韦派遣农业技术专家组,在南南合作范围内为津巴布韦农业发展提供帮助。中津农业贸易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从2008年的4.5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154.6万美元。

  与赞比亚农业合作以投资、援助和贸易为主。目前我国在赞比亚有6个国营农场,十余个私营农场,分别从事粮食种植、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等。援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技术合作期于20123月开始至20153月结束,开展了宣传展示、人员培训、科学研究及示范推广等工作。2016年,中国和赞比亚农产品贸易总额8700万美元,其中向赞出口2508万美元;从赞进口6228万美元。

  与乌干达农业合作包括示范中心建设、南南合作及农产品贸易等。援乌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于2009929日开工,20101031日竣工,12月进行移交。20145月结束技术合作期,进入商业运营阶段。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一期项目于201210月至201410月实施,二期项目于20161月正式启动。201211月,中英与乌干达签署了关于开展木薯技术试点的项目谅解备忘录,20173月项目完成收尾。2016年,中乌农产品贸易总额2336万美元。

  二、合作需求

  津巴布韦重点关注灌溉设施、土壤肥力、农业机械化(包括耕种收各环节,覆盖大田作物、畜牧、渔业、园艺等方面)、沼气技术(农业废弃物处理、能源供应以及有机肥料生产等),可以重点开展农资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农药、化肥以及农机,农机合作可以先贸易、再组装、再生产,进行分步推进。

  赞比亚农业发展潜力大,特别是马拉维、刚果(金)等周边国家粮食缺乏,但目前赞农产品加工缺口大,迫切希望中方加大农业投资,推动食用菌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对赞方提供支持,帮助其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因此应依托当前中方企业投资基础,扩大农业投资,把握赞方需求推进对赞农业投资。

  乌干达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希望中方进一步加大援助力度,帮助其发展农业,增加国内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应充分利用援乌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及南南合作专家组作用,并积极发挥中方企业在当地的投资基础,建设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扩大对乌农业投资。

  三、开展合作的建议

  一是结合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创建,建设对赞比亚和乌干达。根据赞比亚和乌干达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试点,进一步推动政府层面合作,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参与示范区建设,打造农业投资平台。

  第二,延伸放大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与南南合作项目功能,为对非农业合作提供支持。发挥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与南南合作项目作用,通过加强与所在国沟通、引入合作单位、扩大技术推广等手段,实现功能延伸,为开展对所在国农业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深入做好规划与顶层设计,发挥各方力量,不断创新对非农业合作模式。一方面,加强与非方在政府层面的沟通,做好双边农业合作的顶层设计,就共同关注的问题或合作编制规划,明确方向。另一方面,落实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发挥企业优势,进一步探索对非农业合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