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咨询
专题调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研究咨询>专题调研
漳浦农民有四虑
发布日期: 2017-04-07 发布单位: 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浏览量:

  在福建省漳浦县一周的走访调查期间,农民朋友和农业企业家向调研组介绍了现状、反馈了问题、提出了建议,普遍表达了四方面的忧虑。

  一虑土地资源。走访攀龙村期间,老支书谈到村干部普遍顾虑的新增无地农民问题,全村约三分之一人口(1600余人)没有分到土地,大部分都居住在本村,存在“外出打工难,回家无地种”的窘境,这一潜在的社会问题一直是老支书的“心头病”。虽然中央倡导绿色发展、“不以GDP论英雄”,但对于一级政府而言,GDP却是“说起来不重要,但抓起来重要”,GDP支撑较弱的农业经常要做出一些“牺牲”,工业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挤压着农业用地可开发空间。无地农民面对新增农地无望的现实,只能靠种植父辈的土地或承包他家土地开展农业生产。走访漳浦县德立信农场期间,生产负责人老林拉着调研组成员的手反复地说,之前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土地整治试点项目,通过平整土地、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显著提升了土地资源生产效率,这一措施比农业补贴更加实在,有效地惠及了种地农民,希望能够在更大范围推广。

  二虑农情信息。调研中发现,在缺乏农产品生产信息的情况下,农业生产者做决策大多是跟风心态,“隔壁老王”种啥我种啥,从众心理和生产惯性导致盲目生产。以大葱种植为例,漳浦是反季节蔬菜主要种植地,由于今年暖冬,全国大葱供应量增加,当地大葱销售受到冲击。调研途中发现,种植大葱的田地已经出现大面积“压茬”的情况,田间开放的美丽大葱花掩盖不住葱农内心的忧虑。老农算了一笔账:“这一季大葱每亩投入的农资成本约1000元、劳动力成本约2000元,亩产大葱约1万斤。运到集散中心一盒30斤的大葱15元,除去包装盒5元,一斤大葱3毛钱左右。最后算来,忙活一季,不挣钱,白干!。一旦滞销,请人清倒烂在地里的大葱还需1000/亩,每亩亏损4000元”。但问及农民明年是否继续种植大葱时,得到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会!”。葱农说“种大葱就如同买股票,有挣有赔,即便今年亏钱,明年还是要种,没准儿明年就把今年赔掉的钱挣回来了”。农业生产者呼吁建立农产品生产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公布农产品生产面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虽然农情信息有时效性滞后的问题,但农民表示“有总比没有好,对于反季节蔬菜种植,略微滞后的信息依然很有价值”。

  三虑水稻面积。一位66岁从事机械育秧和农机服务的农民陈大爷真切说到,现在种水稻的积极性靠对粮食的“情怀”,老农算了一笔账,从经济角度考虑,种粮不挣钱甚至赔钱。谈到是否需要继续种植水稻的问题时,陈大爷说:“虽然现在进口水稻价格比国内价格便宜,但是我们却不能完全依赖进口粮。一旦水稻田改种其他作物,以后再想恢复水稻种植就难了。万一外国粮商不卖给我们粮食,自己不种水稻怎么办?”。简单的一席话,道出了普通农业生产者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的顾虑,从农民嘴里表达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水稻生产者均表示,国家需要保证口粮绝对安全的耕地红线,借鉴日本经验,适时出台政策法规,通过圈定口粮耕地、实行关税保护、实施价格补贴、推行灾害保险等措施,兜住粮食自给底线。

  四虑发展资金。福建省级龙头企业丰盛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丰盛,现年76岁,依然奔波在企业一线,谈到龙头企业对于农业的带动作用,老杨反映融资问题是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的最大掣肘。老杨激动地讲到:“现在银行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对于其他实体企业的支持很少,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政策支持极其有限。”调研过程中其他的农业企业负责人也普遍反映融资难问题,新增贷款几乎不可能,到期贷款还清后再难续贷,银行锁紧对涉农企业的银根。农业有投资周期长的特点,一旦资金链运转不畅,极有可能造成前期投入付诸东流。特别是对于前期资金投入研发的农业企业,如果产品进入市场推广阶段时资金“断粮”,将如同釜底抽薪。农业企业家呼吁金融机构能够针对农业特殊领域创新融资渠道和估价体系,让农业企业能够通过农业土地经营权和基础设施建设抵押贷款,保障资金链安全,支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