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咨询
研究成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研究咨询>研究成果
中国农业对外援助模式概况
发布日期: 2019-07-22 发布单位: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浏览量:

  对外援助以促进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村发展、降低贫困作为直接目的。自1953年始,中国向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援建了大量农业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受援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效率,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做了重要贡献。 

  一、中国农业对外援助主要形式 

  (一)开展农业技术示范 

  农业技术示范类项目试验、推广、培训等举措,投资少,见效快,辐射广,与受援国分享中国技术创新经验和发展模式,优化受援国粮食安全能力和农业生产水平,深受发展中国家欢迎。 

  (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滞后,主要源于农业投资环境恶劣、产品与原料流通不畅、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为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国在受援国建设了许多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如水利工程等,极大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三)派遣农业专家及援外培训 

  派遣农业专家是中国农业援外的主要形式之一。依据受援国的客观环境和发展条件,中国专家结合中国发展优势和成功经验,辅助受援国制订农业技术措施与政策、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培训当地技术人员、推广实用农业技术,从而优化受援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四)捐赠粮食和物资 

  针对不同情况和需求,中国通过双边、多边渠道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捐赠了农药、化肥、种子、疫苗等生产资料以及多种加工储藏设备和农机具等,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效率,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在部分国家受到自然灾害侵袭时,中国第一时间提供了粮食援助等紧急救援措施。 

  (五)建立跨境动植物疫病防控中心 

  中国通过与中亚、东北亚、东南亚等国家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建立境外动植物疫情预警信息系统、疫病监测站、疫病检测实验室,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减轻跨境动植物疫病传播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提高防控能力,保障中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二、主要特点 

  (一)辐射范围日益扩大 

  由于中国农业高速发展,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农业合作领域和渠道不断扩张。目前,中国已与50多个国家成立了农业合作联合工作组或委员会,与世界上140个国家及国际农业组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业合作关系,农业合作迈入常规化、机制化轨道。 

  (二)参与主体逐步多元 

  前期的农业援助以政府为核心,参与主体较为单一,其中中牧集团、中国水产集团、中国农垦集团等大型国有涉农企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家政策导向,共赢、互利理念逐步深化,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参与到农业南南合作当中,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农业对外投资合作。 

  (三)援助机制不断充实 

  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援助合作中,多边和双边、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间协调共生,合作机制多样,参与主体丰富,层次众多,各方资源相互补充,形成了政府、科研机构、民间并举的三位联合援助模式。 

  (四)合作领域快速拓展 

  中国农业对外援助涉及领域丰富,如粮食蔬菜种植、农田水利、水产品养殖和捕捞、畜牧养殖、农产品深加工、运输物流等,极大地改善了发展中国家农业全产业链生产水平,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三、主要障碍 

  (一)农业基础条件差异 

  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不同及自然资源禀赋参差不齐,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基础与部分发展中国家农业条件区别较大。以非洲国家为例,多数非洲国家具有的耕地资源属于红土地,铝和铁含量较高,酸性强,有机质含量较低,若不进行一定的土壤改良,农作物产量无法得到保障,而土壤改良也需投入较高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二)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中国农业对外援助方式主要为技术交流、人员培训及专家派遣,由于专家数量有限,交流、培训时间较短,以及文化差异的限制,很难实现农业技术大规模推广。在中国农业专家离开后,受援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多数出现严重变形,无法实现原定的效果,从而出现“专家走,技术流”的问题。 

  (三)项目设计匹配较难 

  中国农业对外援助坚持受援国主导原则,引领性和主动性较低。发展中国家在提出援助诉求时,往往希望全覆盖、多点开花,将所有先进的技术都引入,与本国的实际情况脱节。 

  (四)资金需求面临挑战 

  农业企业融资难,是困扰企业的核心问题之一,农业投资金额大,资金回笼慢,如期还贷压力大,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农业企业贷款的意愿不高。 

  (五)行业竞争激烈 

  目前发展中国家农业基本都掌握在欧美大型跨国公司手中,世界各国大的投资商如英国普莱克斯、美国嘉吉等都在非洲、拉丁美洲从事农作物种植,这些跨国企业能够从本国及相关国际组织或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因而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六)自然灾害和战乱影响 

  农业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和配套设施相对不足,当面临水灾、旱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时,将给农业生产带来致命打击。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如部分非洲国家,战乱频发,政府更迭频繁,对项目的秩序贯彻实施造成不良影响。 

  四、可持续发展举措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前期调研 

  在对外援助投资之前,农业企业应充分开展调研,立足国家战略、自身实力,以及东道国和国际环境,制定详尽的对外援助方案,理顺中国、受援国与企业自身利益关系,确保项目符合两国政策、企业自身利益,并得到受援国政府及所在地区人民的支持。 

  (二)突出技术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提速进程中,受援国不仅要求得到物质援助,还需要实用的技术,中国农业企业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并给予受援国相应的技术支持,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农业走出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坚持市场化运作 

  市场化运作、公司管理是农业企业对外援助带动投资的可靠方式。企业运作股权清晰,职责明确,不仅能加快援助成果融入当地市场速度,还可以提升企业内生动力,促进对外投资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长期收益。 

  (四)尊重受援国文化与宗教习俗 

  受援国及援助项目地区人民往往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和宗教习俗,在援助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派驻的专家及工作人员应对充分了解并尊重当地文化习俗,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冲突,方能维护好国家形象,使对外援助及国家农业走出去战略得以持续开展。 

    

  (根据外经中心编著出版的《农业对外投资企业案例与模式分析》相关章节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