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旧版 English

发展援助
发展援助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发展援助
运用中国技术提高产量
发布日期: 2019-01-30 发布单位: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浏览量:

   

  专访刚果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主任Paul Raphaël Onguala 

    张瑾[1]   耿建忠[2]   王先忠[3]  Paul Raphaël Onguala[4] 

    

  2006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以来,中非农业合作步入新阶段。特别是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召开后,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发展。截止目前,中国已在非洲19个国家建立了2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示范中心在品种试验、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受援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建设于2010年,完工于2011年。 2012年-2014年进入三年的技术合作期,期间完成了135个品种的蔬菜试验, 17个木薯品种试验等,同时进行蛋鸡及生猪的畜牧养殖示范活动。2015年后示范中心进入自主运营期。201806月笔者于刚果(布)北方城市奥约(Oyo)就刚果(布)农业发展现状与需求对中心主任Paul Raphaël Onguala先生进行了专访。 

  笔者:刚果(布)是中国在非洲的友好伙伴之一,双方的农业合作有很长历史,在示范中心建成之前,都有哪些形式的合作? 

  Paul Raphaël Onguala中刚建交于1964222日,截止今天中国政府先后出资建设了贡贝农场、畜牧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刚果(布)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很多帮助。贡贝农场始于上世纪70年代,占地面积510公顷,中国通过农业专家派遣开展种植示范活动以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水平,后因多种原因在80年代关闭。80年代中国政府援建畜牧技术推广中心,后移交刚方。进入新世纪,在商务部、农业部共同规划下,中国政府在刚援建占地59公顷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承担单位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除此之外,目前还有部分由中国私营资本出资的公司在刚果(布)进行水稻生产、海洋捕捞等多种形式的农业投资。 

  笔者:据了解,目前刚果(布)的农业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的困难都有哪些?刚果(布)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如何? 

  Paul Raphaël Onguala起初刚果(布)农业蓬勃发展,尤其是上世纪70-80年代,主要由刚国有企业从事农业经营,以经济作物的加工和出口为主,例如咖啡、烟草、可可等。自1986年后,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向刚政府提出了部分关于政府治理的要求,农业活动不应再由国家主导,需改以私营企业经营为主。由于刚国内市场不足(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突破 500万),私营企业规模小,难以组织大规模的农产品出口,国内市场易饱和,农业发展出现徘徊甚至倒退,直至今日刚果(布)农业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目前刚农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种植业是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生产仍以个体为主,基础实施落后,缺乏长期投入和系统规划,发展水平总体低下。目前刚果(布)农业发展最大的困难是农产品消费均依赖进口,粮食进口依存度在90%以上,石油收入大部分均用于购买国内所需的粮食,每年政府花费约5000亿中非法郎用于食品进口。其次,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业劳动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11年贫困人口率为46.5%,农民除种植外没有其它来源,生活普遍困难。再次,农业科技水平低,种植者技术水平较差,产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木薯作为刚果(布)的主粮,从消费量来看,平均每人每年消费300公斤,然而刚农民种植木薯的平均产量仅为7-10/公顷,远低于世界木薯种植的平均水平27吨每公顷/公顷。此外,加工方式单一,附加值低。木薯的加工方式仅有两种,且均为粗加工,农民经过简单浸泡磨粉处理后进行出售,利润较低。 

  笔者:造成上述困难的主要原因都有哪些? 

  Paul Raphaël Onguala: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产业链,目前刚果(布)畜牧业除肉牛外,其它都非常困难,国内饲料原料的问题难以解决,例如蛋鸡养殖,由于缺少玉米,国内没有大规模种植,因此饲料严重缺乏。全国没有一家由国家出资运营的大规模农业公司,产业链基本不存在,养殖户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形。其次农业政策难以发挥作用。刚果(布)政府近年来鼓励发展农业,颁布了农业发展五年计划(2018-2022),以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摆脱单一石油经济的困境,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政策很难落实。萨苏总统曾成立过支持农业发展的国家农业支持基金,旨在资助农民做为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的启动资金,但后来由于资金未有效发挥作用被叫停。另外,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导致农村人口急剧下降,城市化率高,农村劳动力缺乏,从事农业的人口以妇女、老年人为主,因此扩大劳动生产,提高劳动效率显得愈加困难。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问题,政府通过新农村建设项目鼓励青年人回到农村。即由政府出资建设住房,提供土地,完善种养设施设备鼓励青年返回农村从市农业活动,目前新农村建设已经实施了两个,总体效果不错。除此之外,缺乏像中国的大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状况普遍较差、农产品消费市场规模较小等都是刚果(布)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笔者:刚果(布)政府目前对外商投资持何种态度?是否有优惠政策? 

  Paul Raphaël Onguala:刚果(布)政府非常欢迎各方前来投资,同时政府为外商提供多种支持以扶持外资企业来刚发展。刚政府制定的2025年目标是保证国家在2025年前实现粮食及营养安全、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入、解决青年就业。目前刚果(布)政府在农业方面的优惠集中在税收和土地。首先是税收,对于农业经营的企业主体前五年盈利收益实行免税政策,同时免征农业、园艺、林业、渔业等投入物的增值税及农业机械增值税,降低农业、园艺、林业、渔业等投入物及机械的进口关税至2%等。在土地使用方面,国家行政机构有权授权私营公司进行土地农业开发,同时对土地经营开发年限也做了相关规定。 

  笔者:您如何看待中国援刚果(布)示范中心的定位和其发挥的作用? 

  Paul Raphaël Onguala:示范中心是非常好的思路,虽然做的时间不长,在做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但是对刚果(布)的影响非常深远。首先,示范中心是农业部的实体单位,前任部长几乎每个月都会调研示范中心,中心种植的西瓜做为礼物被送到政府的各个部门,中国专家称它为“小西瓜,大外交”。示范中心需要履行的行政手续,刚农业部都是秉承先解决问题的原则,得到了刚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其次,示范中心的技术推广被纳入刚果(布)技术推广体系,技术合作期刚果(布)政府对培训班均提供了一定的财政、人员支持。示范中心在北方、南方主办过多次培训,面对下基层,艰苦的条件,没有培训设施,没有专家宿舍,但都坚信能够克服困难并坚持下去。通过三年的培训普及了木薯、蔬菜、水果等种植和加工方法,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针对2014年参加木薯培训班的学员进行过一次实地走访,结果显示四年来学员按照中国技术种植木薯的产量提高了3倍以上,90%以上学员不同程度的扩大了种植面积,从平均种植面积不到2公顷扩大至2-5公顷,年收入水平提高至50-100万中非法郎,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同时示范中心也是很多学校、科研机构进行学习的场所,学生们在示范中心依托我们的实验室,完成了论文的撰写。示范中心附近居住的老百姓已经学会采用陇田形式种植蔬菜,并且按照陇的数量计算收入,逐步改善不计量、不计算的习惯。 

  笔者:刚果(布)是否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新技术如何进行推广? 

  Paul Raphaël Onguala:刚果(布)的推广体系有自身特点。农业新技术主要通过农业部派驻全国各地的地方农业官员进行推广。各地农业局局长及官员的工资均由农业部直接发放,地方政府不承担。他们一方面负责行政事物,一方面直面农户,推广新技术,身兼数职。由于刚果(布)财政困难,技术推广培训通常是跟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进行合作,成立推广项目而实现的。国际组织提供资金,由需要推广项目的项目官员赶赴全国各地,与地方农业官员一起指导农户,提高基层农业生产水平。 

  笔者:对于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您的预期是什么? 

  Paul Raphaël Onguala:我希望示范中心能够长久的经营下去,这也是很多刚果(布)农业人的心愿。技术合作阶段结束后,每年中国政府都会组织我们去中国培训学习。我认为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三方合作的形式来进行,中国政府通过农业科研单位,刚果(布)政府通过刚农业部,以及合适的运营公司,三方合作。优势是培训可通过农业科研机构提供多名专家进行指导,刚农业部配合,示范中心的运营通过公司进行管理和运作,有效剥离了现在示范中心集培训、经营一体化的功能。从12年运营到今天,示范中心虽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我们一直在一步步的改善和完善,希望示范中心发挥更大作用。 

    

    

    

    

    

 

 

  


  [1] 张瑾,武汉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博士生 

  [2] 耿建忠,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非洲处副处长 

  [3] 王先忠,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非洲处处长 

  [4] Paul Raphaël Onguala,中国政府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刚方主任,20世纪80年代留学中国,毕业于广西农业大学,精通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