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旧版 English

发展援助
发展援助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发展援助
农业援外应制定中长期目标,不断拓展新思路——赴塞拉利昂开展援外农业技术合作项目检查验收工作的思考
发布日期: 2018-01-31 发布单位: 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浏览量:

  受商务部委托,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组成专家验收小组于2017年12月17日至26日赴塞拉利昂,对援塞拉利昂第12期农业技术合作项目进行检查验收。验收专家小组除按要求完成项目验收工作、做出验收结论外,还对今后农业援助项目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援塞拉利昂第十二期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由中国武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负责实施。该项目从2015年12月21日开始实施,2017年12月20日项目结束。项目地点以塞拉利昂南方省的博城站为工作中心,首都弗里敦的兰利站和奥古站为推广示范巡视点。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派遣9名中国技术人员(3名高级农艺师、3名农艺师、1名农业机械工程师、1名沼气工程师和1名翻译)赴塞博城、兰利和奥古三个农业推广站对杂交水稻、玉米、蔬菜的育苗、种植、追肥和沼气应用等技术进行指导和示范推广,就地培训塞方人员;提供部分必要的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和沼气设备及零配件、办公设备及生活物资;对博城专家宿舍屋面瓦更换、博城灌溉渠道清淤疏通等。

  (二)验收情况

  项目验收组由农业部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总站、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外经中心的5人组成,专业涉及水稻、玉米种植、沼气施工建设、财务管理等。验收组抵达项目现场后首先向经商参处汇报验收工作计划,听取意见建议。召开了首次验收工作会,听取技术组总结汇报,通报验收计划,按照验收工作计划开展现场验收工作。主要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工作日志,技术组人员组成、资质及在岗情况,廉政履约情况,援助物资的运输、到达、出入库以及分发记录,人员培训记录,援外项目资金管理情况,智力成果相关情况等。重点对项目实施情况,援助物资分发及包括采购合同、质量保证、商检证明、附带物资使用清单、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等原始资料、受援国技术人员培训方案、培训记录,水稻玉米示范推广总结,品比实验记录等资料,以及援外资金使用等财务资料进行全面清查。走访培训和示范农户,了解项目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发放调查问卷。现场核验工作结束后,验收组向驻塞经商参处汇报验收结论,听取意见建议;召开末次验收工作会,向技术组通报验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项目整改要求,听取相关意见,验收组还现场验收全程留有影像资料,并做好现场记录。

  专家验收小组专门拜访塞拉利昂农业部,与塞农业部新老农业常务秘书进行了会谈,了解塞方对项目的总体评价,以及下一阶段工作设想;走访了博城及首都弗里敦西区农业局,了解该项目在两地区开展项目推广示范、技术培训以及农业物资发放等情况,听取了他们对项目的工作建议和意见;拜访我驻塞大使馆经商参处,汇报此次检查验收情况及结论,听取经商参处的意见,并就援助项目推动投资合作、带动农业走出去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三)验收结论

  验收组一致认为,项目实施单位—中国武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对于该项目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援塞技术组克服了受援方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等种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合同约定的技术培训、杂交水稻示范推广与品比试验、杂交玉米示范推广与品比试验、沼气安装与技术推广等各项工作任务,示范推广的水稻、玉米产量在塞拉利昂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对外展示了中国在杂交水稻、杂交玉米以及沼气技术领域先进的实用技术,筛选出出高产且适合当地水稻玉米品种,培训大批农业技术人员或从业者,形成一整套智力成果,得到受援方及我驻塞使馆经商参处的高度评价,项目实施符合商务部援外项目管理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

  该公司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十分注重宣传我国对外援助形象,办公场所、车辆以及援助的农机上都贴有红色的“中国援助”标识。援外专家组成员统一穿着印有“中国援助”标识、中塞两国国旗的服装,在艰苦的环境中与塞国当地农户打成一片。在验收组前往当地村庄现场查看示范田时,农民看到中国人都欢呼“China, 你好!”并大声叫出随行的援外专家的名字。

  验收组经过对塞拉利昂农村与农业生产初步调研,发现该项目立项针对性较强,实施效果好,在塞国广大的农村具备一定影响力,如能持续实施,通过扩大项目规模,改善专家生活条件并鼓励优秀技术人员参加援外工作,不仅能够带动受援国种植业、沼气产业发展,而且可以推动我国种业企业、沼气产业“走出去”。

  二、工作建议

  1.加强培训。在验收检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大部分项目执行单位的专家都是偏重实干型的技术专家,在与受援国高层交流时缺乏经验,对项目宣传缺乏经验和有效手段,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管理性工作不熟悉,这些问题与项目执行单位专家以往的工作经历有关,也与项目立项之初未明确提出具体要求有关。因此,建议应组织对项目执行单位和有关专家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制定详细而明确的项目管理办法,从而保证项目从启动到实施至验收全过程的科学、规范、有效,也便于今后项目验收和审计有据可查。

  2.制定中长期目标。验收过程中,专家组发现项目主要援助了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子,虽短期内取得很好的成效,但援助一旦停止,农户又回到使用他们自己种子,或者面临无种可种的局面,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影响了项目援助成效。鉴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建议制定中长期目标,通过项目的实施,切实帮助受援国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如种业、栽培技术、管理技术本地化发展,增强项目的持续影响力,可分期实施,但要注重项目的连贯性,每期要有具体任务指标;同时需引入农业科研部门共同参与,争取在项目实施期内,能够为当地留下适合当地生产的种子、管理和栽培技术。

  3.拓展新思路。虽然户用沼气技术在塞进行了很好的技术示范和展示,也受到当地的欢迎,但根据我国户用沼气发展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验收组认为,今后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当地的养殖大户或规模养殖场,引进中国的沼气工程技术,中国有成熟的技术、成套的设备和在非洲成功的案例。同时,为避免过分依赖人工劳动,应采用更好的材料和设备,实现免维护设备和无人智能化远程控制系统,确保沼气工程建成以后,在无中方技术人员在场的情况下,仍可长时间的正常运行,并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操控、分析和诊断。通过援外项目研发出更适合受援国的沼气工程模式、技术装备,吸引受援国更好地接受中国技术,充分展现中国的技术水平,并可带动更多的中国企业、中国技术、中国产品“走出去”。

  4.改善生活条件。验收组发现,技术组专家生活条件极其简陋,居住、生活、娱乐条件很差,周边环境也不好,甚至连生活用水、用电等最基本条件都无法保证,在潮湿高温和蚊虫肆虐的塞拉利昂,专家驻地连一台空调都没有,用车也已超过10年。西部非洲地区生活条件艰苦,亦属疟疾高发区,加之埃博拉风险,尽管企业为专家增加了费用,但仍不能满足当地生活需要,建议要高度关注驻外专家生活条件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