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南南合作
饲草丰美牛羊壮,“精准”技援显成效
发布日期: 2017-09-25 发布单位: 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浏览量:

  饲草丰美牛羊壮,“精准”技援显成效

  ——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二期项目畜牧工作成效显著

  (南南合作系列连载之二)

  

  

  

  黎纯是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乌干达南南合作二期项目畜牧专业的技术员。根据工作安排,他与另外两名专家技术员黄朝贵、宋德胜一起,在乌姆巴拉拉(Mbarara)开展畜牧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

  姆巴拉拉是乌西部的13个区之一,距离首都坎帕拉约270公里,80%的人口以农业为生。该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每年有两个雨季(3-5月、9-11月),两个旱季(12-次年2月、6-8月)。饲草单一、旱季缺草是制约当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专家组采取示范推广种植象草、制作青贮和氨化饲料等措施,指导当地养殖户增加饲草品种和产量,提高饲料储藏期和营养成份等,取得了很好效果。

  

  据测算,氨化饲料技术能使秸秆粗蛋白含量提高4%-5%。且该技术具有简便、易学和原料易获取、成本低的特点,受到当地养殖户普遍欢迎。旱季缺草时,对本地肉奶兼用牛每天补饲6-10公斤氨化饲料,可使每头牛年产奶量增加450公斤。目前,当地8家养殖户已加工氨化和青贮饲料1200多吨。

  

  象草每年可收割3-4次,每英亩可产草40吨,能解决40头牛或200只羊1个旱季(3个月)的缺草问题。在中国专家的示范带动下,当地的象草种植面积由原来的5英亩扩大到约100英亩。

  此外,专家组除在当地开展蛋鸡、生猪、山羊等的养殖技术指导工作外,还指导当地农场修建沼气池,将畜禽粪便及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沼渣沼液用于象草种植,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供稿: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二期项目专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