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南南合作
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专家组工作简报(第10期)
发布日期: 2017-06-16 发布单位: 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浏览量:

   

  本期内容

   

  一、 中乌南南合作二期项目部级代表团访华圆满成功

  二、 FAO总部项目考察团盛赞乌项目成效

  三、 各专业领域取得成效日益显著

  四、 简讯

   

   

   一、中乌南南合作二期项目部级代表团访华圆满成功

  

  5月14至20日,由乌干达农牧渔业部部长塞姆皮贾先生(Vincent Bamulangaki SSEMPIJJA)率领的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二期项目代表团访华。

  在华期间,塞姆皮贾部长向中国农业部递交了乌总统穆塞维尼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信函,感谢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对联合国粮农组织(以下简称“FAO”)框架下实施的“南南合作”项目的支持,期望中国政府能够继续支持该项目的深化合作。在与韩长赋部长会谈时,双方就中乌南南合作项目实施及深入推动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宣言和“南南合作”框架下的双边农业合作进行交流。在与四川省副省长会谈时,塞姆皮贾部长感谢四川省派出的优秀农业专家和技术员为乌农业南南合作所做出的积极贡献期待与四川在畜牧、水产、种植业等农业领域加深合作。

  应中国农业部邀请,塞姆皮贾部长出席了在杭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此外,代表团还赴四川、北京两地对畜禽生产、蔬果栽培、食用菌培育等专业领域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借鉴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经验。此次部级代表团访华成果丰硕、圆满成功。

  二、FAO总部项目考察团盛赞乌项目成效

  4月19至26日,FAO总部技术合作与计划管理部处长Carlos Watson与项目协调员刘忠蔚先生赴乌干达对中乌南南合作项目进行了全面考察。

  4月22日,考察团赴布达卡项目点参加了三方高级别项目视察现场会。会上,中乌南南合作项目所取得的突出成效受到了三方代表的高度评价。Carlos Waston先生盛赞中乌南南合作项目对乌农业生产所做的积极贡献和对周边国家所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参会人员现场参观了杂交水稻、稻田养鱼和狐尾小米的130余亩连片示范地。乌主流媒体Daily Monitoring, New Vision, UBC电视台对FAO考察团此次乌干达之行进行了现场采访和全面报道。

  

  中、乌、FAO三方在布达卡项目点召开现场会

   三、各专业领域取得成效日益显著

  

  1.水稻和小米连片示范影响广

  在罗中平专家的带领下,布达卡项目点的三位专家技术员倾力打造杂交水稻和狐尾小米的连片示范基地。今年3月起,该区域的20余户农民自付50%种子款,在中方技术员的带领下开展了130余亩的水稻连片示范,核心示范片全部采用水稻旱育秧,宽窄行移栽技术。通过专家组的不懈努力,目前杂交水稻在乌的示范面积已达万亩以上且还在持续扩大中。

  结合乌部分地区干旱少雨的情况,专家组合理布局,积极推广生长期短,产量高的旱粮作物,中国狐尾小米的示范和生产也已广泛被当地农民所接受。在成功收获首季狐尾小米后,越来越多的农户请求中国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目前,狐尾小米的种植范围在逐步扩大,在Apach区,当地的农民协会组织25家农户种植了25英亩的狐尾小米。

    

  中国狐尾小米的加工现场

   

  2.氨化饲料受到普遍欢迎

  氨化后的秸秆粗蛋白含量可提高4%-5%,且变得柔软营养价值得以显著提高。进入旱季后若对本地肉奶兼用牛以每天补饲10公斤氨化饲料的方式进行饲喂,1年按3个月的旱季计算,1头牛1年的产奶量可增加450斤。同时秸秆作为畜牧养殖的原材料具有成本低易于获取的特点,并且氨化技术也相对简单实用,易于掌握,因此该技术受到了养殖户的普遍欢迎目前,已有8家养殖户共利用项目购置的两台轧草机加工氨化和靑贮饲料1235吨。

   

  3.饲料种植加工技术日益成熟

  为解决乌自然牧草不足的情况,专家组于2016年10月分别在两个农场对高产牧草象草(Elephant Grass)进行了示范种植。经过3次收割,30亩示范田可产鲜草50吨,且每年可收割3- 4次。在此示范带动下,在姆巴拉拉区的1个养殖户计划种植600亩象草以增加其农场的牛羊存栏量。

  根据中方技术人员提供的复合饲料配方,姆巴拉拉研究所利用从中国购置的小型饲料加工机组,以每小时加工2吨的生产效率,很好地满足了周边地区对畜禽复合饲料的需求。

   

  象草完成首次收获后1个月的长势

  4.果蔬引种示范与培训显成效

  目前,但松柏技术员共完成16种蔬菜的引种示范,指导12家蔬菜示范户开展生产,平均产量达到1508公斤/亩,每亩增产54%,农户共增收6144美元。在食用菌方面,他为当地成功引入8个新品种,解决了当地食用菌品种单一的问题。截至4月底,他为卡贝拉食用菌中心扩繁平菇母种251支,原种1382袋,为5个地区提供了高质量菌种。同时,他还调整了平菇栽培的原料配比,提高了单位产量。他共为来自4个地区的50名学员开展了蘑菇生产繁殖技术培训。编制教材《乌干达平菇覆土栽培技术》157份;制作了《平菇栽培技术PPT》、《乌干达平菇覆土栽培技术》等。

  在李贵强技术员的不懈努力下,乌苹果产业发展有了根本的提升。一是从中国引进了优良的砧木品种,解决了乌苹果的种质资源问题。目前,可供应给果农的优质嫁接苗木达40余万株,苗圃保有优质砧木为160余万株,为在乌开展苹果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了保障;二是引入园艺生产的技术及工艺等,例如,嫁接、修剪、整形技术及激素的应用,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示范。

   

  卡贝拉食用菌中心员工与但松柏技术员合影留念

  5.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生产逐步展开

  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工作已完成。自2017年2月雨季开始,在专家组的支持下,共耕整地1500余亩,播种水稻旱育秧840kg,共计2800平方米,目前秧苗长势良好。同时播种小米、豆子、西瓜等干旱作物共计面积300余亩,修建蔬菜种植大棚两栋,面积共600平方米;种植新品种蔬菜近10余个;杂交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在2017年度的雨季也同时开展。

     

  丰收在望的绿豆和蔬菜大棚里娇嫩欲滴的蔬菜

   

  四.简讯

  1.4月10至18日,中国-乌干达-FAO三方共同完成了中乌南南合作二期项目有关的影像摄制和人物采访,并整理存入乌农业部档案。

  2.4月22日,FAO驻乌干达代表处组织了的来自西非七国(尼日利亚、加纳、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利比亚)的农业专家参观位于布达来加区的南南合作示范基地,学习借鉴经验。

  3.4月29至5月2日,FAO总部方陈博士及项目官员张欣先生赴乌干达开展了东非区域市场信息化项目规划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该项目旨在促进农产品供求信息的通畅,从而带动东非区域的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