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旧版 English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国际合作
东盟与中日韩(10+3)农业合作机制
发布日期: 2018-07-23 发布单位: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浏览量:

  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源于1990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的“东亚经济集团”(EAEC)设想。1995年在曼谷举行的东盟峰会上,各方提议举行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晤。1997年,首次东盟与中日韩(时为9+3,柬埔寨加入东盟后称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吉隆坡举行,正式启动10+3合作进程。

  21年来,10+3已逐步发展成为东亚合作的主渠道,在财金、粮食、减贫、灾害管理、农业等20余个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建立了67个对话机制。农业领域,形成了领导人会议为核心,部长级会议为重点,高官会、粮食安全战略圆桌会、大米紧急储备(APTERR)等专门机制为支撑的全方位合作体系。

  一、核心——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

  10+3领导人会议是10+3合作的最高层级机制,每年举行一次,迄今已举行20次。领导人会议旨在对10+3发展作出战略规划和指导,就合作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友好磋商,妥善解决分歧,维持和平稳定的合作局面。该会议通常由我国务院总理出席。

  1999310+3领导人会议提出,促进农业领域的合作应成为东亚各国在更广泛的经济社会领域开展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06年第10次会议上,“农村发展与扶贫”被正式确立为新的合作领域。2009年第12届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10+3关于粮食安全和生物能源开发合作的华欣声明》,将粮食安全作为东盟的一项永久性和优先考虑的议题,并推动建立“东盟一体化粮食安全框架”。近五年来,10+3农业合作被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历次领导人会议均就机制内各国如何在农业领域加强合作共谋发展提出要求、指明方向。201711月第20次领导人会议通过的成果文件《10+3领导人关于粮食安全合作的声明》,代表了10+3合作的展望和优先领域,是新时期推动机制内农业合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二、重点——东盟与中日韩农林部长会议

  随着10+3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实现制度化,2001年首届东盟与中日韩农林部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召开,10+3农林部长会议机制确立。该会议每年举行一次,作为领导人会议的准备会,迄今已举行17次。为配套部长级会议召开,自2009年起,每年召开东盟与中日韩农林部长会议高官会。部长会旨在加强机制内各国对于共同关心的粮食、林业及农业问题的政策对话、协调和合作。该会议通常由我部部长或副部长出席。

  部长会议机制设立以来,对10+3框架下农业领域合作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2001年首届部长会议上,正式确定了亚洲地区扶贫和加强粮食安全,粮食、农业、渔业及林业研发,粮食、农业、渔业及林业领域人力资源开发,国际及区域粮食、农业、渔业及林业问题协调与合作,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及交流和贸易便利化等6个重点合作领域。201010+3部长级会议上,各方关切进一步聚焦,通过《东盟与中日韩粮食、农业及林业合作战略(2011-2015)》,明确了增强粮食安全,生物质能源开发,可持续森林管理,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动植物卫生及疫病防控,加强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产品生产率、质量和可销售性,强化信息及知识网络建设和交流,以及加强研发合作等9个重点战略合作领域。2017年第17届部长会议完成了对该战略成果的评估和总结,充分肯定了各方在上述领域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并为领导人会议签署《10+3领导人关于粮食安全合作的声明》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10+3部长级会议还通过了《东盟与中日韩2015-2025年生物质能源发展框架》(2015)等重要文件。

  三、支撑——我国倡导或参与的10+3框架下农业专门合作机制

  10+3粮食安全战略合作圆桌会议机制。为落实10+3领导人会议和10+3农林部长会议精神,我国自2009年起倡导并举办10+3粮食安全战略圆桌会议(首届为东亚粮食安全战略圆桌会议),逐步形成了探讨域内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有效合作途径的长效合作对话机制。该会议为司局级会议,特殊情况下有部级官员出席,自设立以来已召开7届。圆桌会的主题围绕粮食安全,每届各有侧重,目前10+3国家已就交流农业信息、加强公私合营、增强农业防灾减灾合作、降低粮食生产损耗,优化粮食价值链、推动农业项目投资等内容开展过讨论。10+3粮食安全战略合作圆桌会由我国倡导并主办,其他机制内国家派团组参会。鉴于广西系我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近年来圆桌会已逐步同在桂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有机结合,以期借助东博会平台创造更大的影响力和辐射效果。

  10+3生物质能源论坛机制。我国2008年倡导建立10+3生物质能源论坛,各方同意建立协调机制交流意见,并视情设置专门会议,由专家进行研讨,通过区域间共享经验和知识,特别是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方面促进共同合作。10+3国家聚焦生物质能源与粮食安全、节能减排、生物质城镇、生物质能源与科技创新、生物质能源与生态文明等主题举办了8届论坛,为域内生物质能源发展经验、政策、法规和技术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10+3大米紧急储备机制(APTERRAPTERR协议于2011年第1110+3农林部长会上签署,并于2012年生效,标志着10+3框架下粮食安全机制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员国在该机制下设大米储备,以应对本区域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援助对大米的紧急需求。大米储备主要包括标识大米紧急储备和实际大米紧急储备。其中,标识大米紧急储备由成员国承诺专储,实际大米紧急储备主要由成员国等国家和国际组织自愿捐赠。APTERR成立以来,在帮助域内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东盟国家充分肯定。为确保机制运转,APTERR建立了理事会和大米紧急储备基金,并在泰国设立秘书处。2013年至今APTERR已召开六次理事会会议,由成员国轮流主办。我国每年由我部组团与会,外交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派员参加。APTERR是目前10+3框架下农业领域建立的最完备和高效的专门合作机制之一。

  除上述由中国倡导或主要参与的10+3农业专门合作机制外,作为10+3重要国家,日本聚焦农业信息的收集、分析、预测、宣传,主导并成功推动了东盟粮食安全信息系统、亚太粮食安全信息平台等合作机制在10+3框架下发挥积极作用,得到各方的较高评价。

  

  亚洲合作处